引言: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首诗中有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空落惆怅,平白的语句不说恨不言愁,却字字深重、尖锐如锋。只因为这首诗里,有着诗人那一世的伤情……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一阕《钗头凤》,使宋代诗人陆游的爱情悲剧得以流传千古。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早于陆游三百多年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有和他相似的遭遇。
白居易从小就聪明伶俐,颖慧异于常人。16岁就吟出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然而如此才子却不能拥有他所珍视的感情。
十九岁,白居易和东邻之女十五岁的湘灵姑娘相爱,由于封建礼教森严,双方都不敢将关系公开,只有暗暗地往来,以至于双方的父母都不知道。
二十七岁,白居易,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临行前,他对湘灵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而湘灵也许下了非他不嫁的誓言。
二十九岁,白居易考上进士,写了题为《生离别》的诗,在心底为祈求上苍,望两个人能够姻缘永结,然而,母亲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只因为门第之见: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为了她,白居易三十岁未到,就已满生白发,相思至极。
三十三岁,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而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要强行拆散他们这对鸳鸯。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千百年后,其中的悲情依然让人不忍去读。
三十六岁,白居易依然是孑然一身。孤独和寂寞折磨着他,他只有寄情于花草,把花当作情人。他在《戏题新栽蔷薇》诗直呼出了他的心声:“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作夫人。” 这是多么的凄凉与无奈。
三十七岁,白居易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白居易婚后和杨氏夫人的感情一直平淡如水,只因为他心中仍然时时想起初恋情人湘灵姑娘。一首题为《夜雨》中写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另一首题为《感镜》:“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须去,秋水无芙蓉。”他只有在诗中吐露自己的心声。
四十四岁,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在贬谪途中,也许是上天可怜这两位多情的恋人,他竟然再次遇到湘灵。数十年的分别,岁月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皱纹和老迈,年少时九曲柔肠的痴恋和多年的别恨顿时历历在目、涌上心頭。他禁不住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湘灵当时也已四十岁了,依然遵诺守身未嫁。造化怎能如此弄人?明明彼此深爱,偏偏天各一方。少年离别之后,终生郁结成“恨”!
当年湘灵姑娘曾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白居易一直保存着,多年来,不论在朝在野,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情不自禁,又写了《感情》一诗。
五十三岁,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还特意绕道符离,看到“变换旧村邻”,原来的邻居,湘灵一家已经搬走了,再也不知去向。上天替他们作出了安排,这段长达三十五年之久的恋爱悲剧划上了句号。
情到深处是孤独,纵使他从了母命,娶妻乃至纳妾,拥有流芳百世的荣耀,也比不上他心中的湘灵妹妹吧,即便料到这一爱只能无果而终,他又怎么能放得下心中肝肠寸断的牵挂呢,琉璃易碎,心伤难医。而那首传唱千古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其中也分明有着白居易自己和湘灵之间的爱情悲剧的影子。
最后的最后,他们还是难逃一别。然而,我们相信,在这浩渺的时空中,此爱必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