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份改写命运的调查问卷
我曾经是一个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时常感觉很无助很挫败甚至很绝望的妈妈。
大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时,有一天,班里发了一份调查问卷,上面列举了一些诸如“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你会怎么处理”之类的问题,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答了。
过了几天,问卷发下来,上面分为A、B、C、D四种类型的家长,我得了85分,属于B类,问卷上面给出的指导意见是:你有一定的教育意识,但很多时候方法还不对,需要多看教育类书籍。
我一直都很感谢那份问卷,感谢当年的问卷设计者——当年幼儿园的老园长和孙老师。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有幸跟问卷设计者,孙老师说起这件事,孙老师自豪地说:“那份问卷是为了更好地幼小衔接,园里请顾晓鸣教授来讲课,根据顾老师的讲课内容,孙老师和于园长专门精心设计的。”
“原来真的有人看到啊!看来还有用啊!”听了我的反馈,孙老师笑着很欣慰地说。
从那天开始,只要看到或听说哪本书好,我就会毫不犹豫地买回家。
那些书有的我认真看了,当时觉得挺好,可实际运用起来还是笨手笨脚,方法用着用着就忘了;有的则只是翻翻而已,但在家放着,说不定哪天想起来再翻翻,又从中发现新的宝贝。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我还是常常抓狂,有时甚至感觉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因为《非暴力沟通》上有句话说:“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就站在那里。”
慢慢地,面对困惑时,我开始试着让自己有耐心,慢下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很多次也为自己的成长高兴,可跟大儿子的关系依然很紧张,时而冲突不断,常常因为给不了孩子有效支持,孩子爸爸和我、大儿子都常常感觉有挫败感,压力很大。
孩子的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也依然很大。
后来考了心理咨询师证,也学习了精神分析取向长程咨询实务系统课,甚至还学了精学文献馆的文献课程,那可是厚厚的两大本课本啊!
我就那样一个词一个词地从一大堆我不理解的句子中艰难地寻找着我能读懂的话。说也奇怪,边读课本,边参加线上直播课程,听着那么多位心理学界的大咖讲课,听着听着,内心慢慢有了变化。
(二)好玩,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启动人体内驱力的发动机
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孩子问我什么问题时,我会很自然地停下来,认真地,耐心听他把话说完,先由衷地说一句:“这是个好问题!”然后再努力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
我能这样回应孩子,是因为听过那么多心理学大咖的专业直播课,最后都有答疑环节,老师们无一例外,都是先非常认真地倾听那些问题,然后会真诚地说一句:“这是个好问题!”或者“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然后才开始慢慢说明,这个问题好在哪里。我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去认真倾听老师的解读,也会在心里暗暗羡慕提问者,Ta是怎么想到的啊?。
那种感觉特别美好,我确定那就是内驱力——我自己内心就是想去做这件事的动力。
而且,在那一大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文献中,有一篇叫《沉默的美德》,其中最吸引我的两种美德——耐心、好奇,这大概是整个课程中我能读到的最轻松愉快的部分了。
“这种童年时期的乐观主义是在一个人的需求被满足的频繁经历中发展起来的。”
“自信期待”——这些美好又充满力量的句子和词语,不知不觉中让我真切体会到“妈妈对孩子耐心等待”的意义和愉悦感。
这种动力驱使我刻意练习着一次一次又一次为我们的合作成功欢呼点赞。能找到自己的内驱力,是因为我正真实快乐地体验着,更是因为我认真学习了耐心等待的积极意义,而让这份感觉更加美好和心甘情愿。
我慢慢慢慢变得越来越快乐自信,因为我懂得了行为背后的意义,一切都变得生动好玩起来。
而“好玩”,就是游戏力,是创造力,是人类学习的最高境界,连孔子都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显然,好玩,因为做这件事情感到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启动人体内驱力的发动机。
而且,在精神科病房里,游戏力,是医生判断患者是否疗愈的重要指征,“游戏力是疗愈的开始,一旦拥有了游戏力,就离康复不远了,就可以出院了。”有位康复科治疗师曾这样由衷地对我说。
游戏力是什么,就是“好玩。”
而精神科医生史都华.布朗说,“游戏是人的天性,游戏的相反并不是工作,而是抑郁!”
所以游戏的能力是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