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中年,人们想到的是想中年危机、中年焦虑、中年油腻男………总之,跟中年相关的,就是压力、衰退、衰老等等。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大概人过40就是人到中年了。按照这个概念,我现在已经进入到中年好久了。可是我却偏偏有不一样的感受。我反而觉得,中年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生阶段,没有了年少时的青涩和懵懵懂懂,也看多了人情的冷暖不再一惊一乍。中年成熟、稳重、包容、开放、有了一定的人生的阅历,懂得感恩。也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度过了那一段捉襟见肘的窘迫岁月,人们开始变得从容和淡定,可以跟随自己真正的内心开始自己热爱的事情。如果说人生的前半段会有一些为稻粱谋迫不得已,但是中年以后,就有了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
今天万维刚老师在得到里讲美国的中年人,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年的判断。万老师说,人们在比较中美的时候,往往只看到外表,比如中国漂亮的城市建设,快捷的高铁。有的时候会有一种自得的情绪。但是,当你深入到美国社会,去跟美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注意那些细节,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感受。他讲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一架波音373客机发生的重大事故,飞机在起飞后不久,左侧发动机爆炸了,机长很好地操控飞机,用一个发动机飞了40多分钟之后迫降,结果只有一名乘客死亡,七人受伤。事后,乘客纷纷对机长表示感谢,说她有钢铁般的神经。而这个机长居然是位56岁的女性,曾经在空军服役多年,飞的是战斗机,而在参军之前,本科学的是生物学和综合农业。这位机长的名字叫舒尔茨,她在关键时刻镇定自若,也许因为她经历过很多的事情,有着不同领域的综合经验,所以能处理复杂的问题。
无独有偶,2009年,全美的一架航空客机也是在起飞后不久发生事故,两个发动机都着火了,飞机在动力全无的情况下,居然奇迹般的迫降,飞机上155人无一人伤亡,飞机的机长叫萨伦伯格,57岁。机场之所以能够成功迫降,甚至想到在河面上迫降,可能是因为他早年飞过水上飞机,而且加入空军之前,它拥有科学、心理学和行政学的学士及硕士学位。在这个事故之后,萨伦伯格成了电视节目的安全嘉宾、演讲家和畅销书作家。
据说在美国,这种拥有极其丰富的高水平的中年人,有很多人都在一线工作。这一点,跟中国有巨大的差别。中国大部分人都比较新,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就已经不在一线工作了。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资历比较深,职位慢慢也高了,不太愿意做一线的工作。另外一方面也有可能有些人因为心态或者能力的衰退,不适应做一线的工作了。在中国年纪稍微大一点,很多人就会自己说我年纪大了,也不想干了。首先在心理上就开始自我放弃。而在美国很多人到了60岁都觉得没什么,该干嘛干嘛。这就导致他们的社会当中,有一大部分经验丰富的人在一线工作。这部分人,对社会的进步和推动的作用非常大。想想我的周围,那些50多岁的人除了在底层的靠出卖劳力的这些人迫不得已还在一线干着活,其他稍微有一点点技术含量或者经验的人,都早早不在一线干活了。他们丰富的经验,几十年积累的技术早早的就被废了,这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万老师还讲到他的一位同事,是美国的物理学家,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年纪已经很大了,颤颤巍巍行动不便,还经常要跑到学校的实验室去。工作没有经费,也没有助手,学校就只是给了一个办公室。但是他就愿意工作,甚至去看别人干活。同事们很尊敬他,但也都自己的事情要做。每当他发现海报中有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就自己去推导写出公式,还整整齐齐地排版打印成书面的形式。当他聊到技术的时候,能够看到他眼睛里面的光。这位老人家,直到死都是一线的物理学家。在中国,这样的人会有多少呢?美国的人口出生率,大概在2.0左右,比中国大城市的出生率高一点儿。美国是一个由中年人运行的社会,整个社会做事比较靠谱,老百姓也比较理性。许多人的职业经历都非常丰富,比如有可能一个数学老师是学体育出身的。但这不并不妨碍成为一名数学老师。美国的社会宽容度高,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哪怕年龄大一点,也仍然有机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事实上因为经历的丰富,能力又很复杂,所以年龄大,不但不是劣势,反而还是优势。有很多人转换职业,可能是从五六十岁才开始的。
看到这一些,我又对我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我在想我有多少种可能去开始学习新的东西,尝试不同的职业,拓展自己的人生道路。我希望我自己能够在一线一直工作着,不必假手他人,而可以享受那种一线的手感和变化。我对自己一直有一种期许,就希望自己成为一直工作到生命最后那一刻的那种人,始终保持着工作的能力和热情。当我有了这种思考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中年跟别人不同。我相信中年以后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