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彤,你今年几岁了?
路过的邻居奶奶笑着和彤彤打招呼,可小丫头却恍若未闻,只咧嘴一笑,就转身跑开了。
奶奶,我家彤彤还不会数数,还不知道自己几岁呢!
我笑着打圆场。
怎么会呢?我家孙女和你家彤彤一样大啊,每次问她几岁了,她都会答:悠悠两岁了!
你家彤彤看着比我家悠悠还机灵,怎么还不会说呢,不会是你们大人没教过吧!
没错,我还真没刻意的去教过她,要怎么回答客人或是陌生人的问话。
彤彤至今也只会说1,2两个数,那还是因为每次上下楼梯时,我从1喊到10让她有了初步的印象。
之所以就这两个数最后被她牢记在心,也是因为每次牵着她外出散步时,她一路小跑着,我就会在一旁给她加油打气:121,121!
每次,听到这句话,她都跑得兴奋无比,浑身是劲。时间长了,自己也就会跟着喊了。
至于其他的,我都没有,也没打算刻意的去教她。
每次出门,或是和家人告别时,小丫头会主动的挥舞小手说拜拜,不是因为我提前教过。
只因为,每次我出门时,都会主动挥手和她告别,同时嘴里喊着拜拜。
她觉得有趣,跟着模仿,时间长了,就成习惯了。
因为在家的时候,每次爷爷奶奶回来都会给她带一大包好吃的。
所以,每次一见到二老,大老远的就“爷爷奶奶”不绝于耳,喊得那叫一个勤快,不过是惦记着她的零食。
时间长了,叫习惯了,每次见到村里的熟人,也会兴奋的跑过去和人家打招呼,习惯性的,开口就是爷爷奶奶,也只会喊爷爷奶奶。
刚好村里的邻居们辈分都比较大,每次她这么兴奋的挥舞着小手喊叫时,自然而然的,迎来了邻居们一阵阵啧啧的称赞声。
所以,关于“彤彤今年几岁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她完全没有这种意识,也完全对这个不感兴趣;
另一方面,我并不觉得,在孩子完全没有任何数字或是时间概念的时候,强行给她灌输“你今年两岁了。”,或者要彤彤记住“下次别人问你多大了,就说我两岁了。”,这种刻意为之的命令和教育,对她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对于这一点,如果有人质疑我这样会教出一个没有教养,不懂礼貌的女儿,我不以为然。
首先,礼貌和教养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
一上来就逗我女儿寻开心,开口就是:来,彤彤给爷爷跳个舞!
或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审犯人一样:彤彤,你今年多大了?你几岁了?
对不起,我女儿没有义务回答你的问题;或是仅仅因为你是长辈,就满足你的要求或者命令。
至于说,人家也不过出于礼貌,随口问一句嘛!
很好,那我这个妈妈也会出于礼貌,随口答应一句:我家彤彤今年2岁了,彤彤现在还不会数数呢,奶奶!
但我绝不会因为面子,或是所谓“必须从小教会孩子礼貌教养”的传统观念,而逼着我女儿去回答对方的问题,或是逼着她刻意记住自己的年龄,因为这毫无意义。
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6岁之前的孩子,他们只对,也只会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集中注意力,并投入激情和精力去观察,感受和记忆。
这就意味着,如其费尽心机,每天想着怎么教孩子开口说话,或是指着书本上的汉字强迫孩子去记去认。
倒不如,平时多花心思观察,了解孩子。
彤彤现在一看到天空飞过的小鸟,便挥舞着小手,脱口而出“小鸟”;看到水塘里成群的小鸭子,嘴里便蹦出一句“嘎嘎”。
这些,我都没有刻意的去教过。只不过某天,在她一脸好奇的盯着天上飞过的小鸟时,认真的告诉她,天上飞的,有翅膀的那种动物叫“小鸟”;
在她目不转睛的,盯着水塘里游过的一群小鸭子时,静静陪在一旁,和她一起看,一起学鸭叫。
说到看图认字,我从来没打算在三岁前教她这些。
但看到画册上的苹果,香蕉,不用我教,她就会一边用小手指着,一边兴奋的喊叫着:苹果,香蕉!甚至还会张大小嘴,扑上去,假装大咬一口。
不用说,准是平时见得太多,也吃得太多了,这几样东西早被她刻骨铭心的记在脑子里了。
每天捧着“认识人物”的启蒙绘本,指着上面的小男孩,小女孩,嘴里不停的喊着“哥哥”“姐姐”。
也只因为,每天跟在村里一群比她大不了两岁的小孩们屁股后面赶,自然而然再熟悉不过了。
说到底,我们大人一心想要教孩子读书认字,其实,不过是机械的把知识强行灌输到孩子的大脑里。
所以,就算孩子们认识了书本上的那些字,就算她背会了从1到10这几个数字,那也只是一些抽象的记忆。
他们完全不懂那是什么意思,更不会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仅仅只是“记住”了而已。
而如果想要孩子们自发的学习,真正的理解,深刻的感受到,乃至于变成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也只能是一件事:
尊重孩子的感受,顺应孩子本身,内在的成长规律!
彤彤会模仿我的样子,拿起手机放在耳边,叽里呱啦的说上一大堆,我根本听不懂的“鸟语”。
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手机”,明白了怎么“打电话”,乃至于她的语言能力,也在每天模仿我打电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有了质的飞跃。
但这些,都不是我刻意说教所能做到的,尽管结果,远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所以,如其指着书本上的“水”字,一遍遍机械的,不厌其烦,乃至命令式的,教孩子读写。甚至因此,还会招致孩子的反抗和挣扎。
倒不如,亲自把孩子带到水龙头面前,让他自己去感受水流划过指尖的触觉;或是和孩子们一起去游泳池嬉戏打闹。
相信,那个时候,当你再提起“水”,不用再多说什么,孩子们眼前,脑海就会自然而然的,呈现出一副副生动而真实的,关于“水”的画面。
亲身的经历,感受与体会,永远都是最深刻,也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所以,尊重生命本身,停止主观刻意的说教,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自己去发掘,去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