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记忆为目标的学习过程+懒惰的学生=答题结果错误
以记忆为目标的学习过程+勤奋的学生=答题结果正确
这样的思考来源于一节英语复习课,课堂,非常扎实,得益于老师强烈的落实意识。在如此扎实的课堂上,如果能对学生的思维加以训练,可能效果会更好!这是课堂中的两处情景:
情景一:老师出示了八幅图片,每一名学生都能依据八幅图片将与之对应的单词拼写出来,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老师出示的5个句子补充完整,但是在统计对错环节,第一题和第二题错误率比较高。
这两道题有一个共同点:填的不是单词原型,而是它的形态变异。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如何变形,而是不分析语境,仅仅只是根据图片填写单词。
情景二:老师让一名学生讲这道题:
这道题考察的是be动词的变换,学生选的是错误的。老师就和其余同学一起帮这名学生回忆了好几次关于be动词转换的口号,最终,这名同学仅仅知道这道题应该填的是什么。
这名同学是否掌握了be的所有转换形式呢?我心里面是打个问号的。
这两处情景皆是指向记忆的学习过程,记忆单词、记忆be动词的口号,这样的学习过程能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命题吗?积累单词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想让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时能学以致用,这个目标对应布鲁姆的哪个认知层级呢?运用,在运用之下还有两个层级:记忆、理解。情景一学生们能达到第一层级“记忆”,也能达到第二层级“理解”,但是没有达到第三层级“运用”,没有分析语境的意识,没有对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进行加工。
情景二中,Be动词的转换口号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梳理出来的,还是老师自个梳理成口号让学生记忆的呢?暂且不论这个口号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最起码在这个情景里,口号是学习的内容,对于这个内容,老师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记忆!这名学生没有记住,所以这道题没有做对,没有记住是这道题没有做对的根本原因吗?这名学生最终也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了,能确定类似的题她都能做对吗?是不是记住Be动词的转换口号,这类题就能做对呢?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本原因应该是具体学习内容的目标认识不清,以及达成目标所走的路径选择不当。这节课,老师对学习内容的目标认识很清,路径可以如何选择呢?八个单词,学生已经达到了记忆的认知层级,可以在课堂上搭建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的平台:在对8个单词归类的基础上(归类的目的复习单复数的转化),出示文中带有这八个单词的句子,让学生在句子情境中讲这八个单词。学生讲的过程,就是巩固单词的变态、语法点等知识点的过程,也是“理解”认知层级达成的过程。“理解”是否上升到了“运用”层级呢,出示学习单检测。无论是学生讲自己理解的过程,还是学生接受检测的过程,都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既然课标将思维品质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那我们就要在课堂上有这样的体现,让学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课堂上你讲、他讲、大家都讲,思维品质就是这样通过一节课一节课训练出来的。
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目标是促进保持和促进迁移。保持是事后将教学时的材料原封不动地记住的能力;迁移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回答新问题或促进新材料学习的能力。简而言之,保持需要学生记住所学的东西,而迁移不仅需要学生记住,而且需要他们理解和运用他们所学习的东西。换一种说法就是,保持重在过去,而迁移重在将来。每一节课,我们都要有这样的自我追问:
学习内容是什么?
对这个学习内容,期待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选择的学习路径是什么?
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才能代表已经达到这样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