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被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为各种原因导致神不守舍所引起的睡眠障碍性疾病。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入睡困难。有眠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还有虽睡却多梦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
通常不寐的原因是心神失养,或者心神被扰,心神不宁,或阴跷和阳跷脉的功能失调,阴盛阳衰,阴阳失交造成的
治法:调和阴阳,安神利眠,以督脉,手少阴及足太阴为主
主穴: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安眠穴。
督脉入络脑,百会为督脉穴可以调神安神,清利头目;神门为心经原穴可以宁心安神;三阴交为肝脾肾经的交会穴,有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照海通阴跷脉,申脉通阳跷脉,可以调和阴阳,安眠穴安神利眠,为经验穴。
根据发病的不同特点,根据中医分享以下几种类型。
【心肾不交】
症状:烦躁不宁,卧不安席,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夜间欲向外走,不喜欢听声音、不愿接触环境,舌质红,无苔,或舌尖红 赤,脉象细数。(五心烦热,头晕耳鸣,遗精盗汗)
病因:或先天不足,或思虑烦劳,用脑过度,或方式不节,致使肾水耗损,不足以济心火,心火独亢,心肾不交,夜难入寐。病机:心火与肾水在正常情况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彼此交通,称之谓“水火既济”,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如肾水不足或心火妄动,二者失去协调关系,即称之为“心肾 不交”。
治则:益肾水,降心火,交通心肾。
艾灸调理:疏通肾经、膀胱经,然后艾灸神阙、肾俞、委中、阴谷、太溪等穴位达到补益肾水的效果 。
疏通心经、小肠经,然后艾灸心腧、少海、通里、神门、然谷、涌泉 等穴位达到降心火,交通心肾的效果。
【心血虚、神不守舍】
症状:心悸、怔忡,失眠时能安卧,喜蜷卧,常以膝顶胸,或愿怀中抱枕被之物假寐,不声不动,恶闻声,闻声则心悸,头晕眼花、健忘、面色苍白,或暗淡无泽 ,舌质淡,脉象沉细无力。
病因:思虑无穷,长期心里矛盾,耗伤心血,或体弱血虚。病机:心主血而舍神。人在睡眠时神处于静止状态,而舍于心,故称心藏神。若长期精神紧张,思想矛 盾不能解决,都可耗伤心血。或因其他疾病使体弱血虚,也可导致血不养心,心血虚神无所养,故神不能安舍而失眠。
治则:养心血,安心神。
艾灸调理:疏通心经、小肠经,然后艾灸心腧、少海、通里、神门、然谷、涌泉 等穴位达到降心火,交通心肾的效果 。
【脾胃失和型】
症状:脘闷嗳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夜间睡不安稳,时睡时醒,多梦,同时感到口腻口淡,厌食,胃脘不适,大便不成形等症。
病因: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虚实不等,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泄,不能饮食,所以谓之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也。
治疗原则主要是和胃健脾安神。
艾灸调理:疏通脾经胃经,还有腹部心下硬结,灸丰隆,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治疗原则主要是和胃健脾安神。
艾灸调理:疏通脾经胃经,还有腹部心下硬结,灸丰隆,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阴虚火旺】
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津少。或咳血、衄血,或舌体、口腔溃疡,舌红少津,舌红,脉细数。
病因:阴虚多因血虚,阴液亏虚,虚火亢旺,阴虚则阳亢并生热化火。病机: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热虚火内生。一般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 虚热征象。
治则: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艾灸调理:疏通心肾脾胃的经络,艾灸中脘、足三里、血海、心腧、神门、少海、肾俞、太溪、涌泉等穴位
【心脾血虚】
症状:卧后则思想云集不由自主,以致不能入睡;或睡眠表浅,多梦,易醒、怔忡、健忘、体倦乏力、食少、便溏,在女性月经量少、色淡、或月经过多。面色暗淡,易出汗,舌质淡,脉象沉细无力。
病因:忧愁思虑,用脑过度,或长期精神高度集中,皆可劳伤心脾,导致心脾两虚。病机:心主血而藏神,脾统血而主思,烦劳伤神则心血虚,思虑伤脾,则脾血虚。心血虚神失所养,脾虚则健运失司,统血无权。
治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艾灸调理:心腧,脾腧,足三里等穴位
【木火燔心、心神不安】
症状:是面试主要表现烦躁不能安卧,眠后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再睡。头晕胀痛,急躁多怒,舌边尖红,舌苔黄,脉弦数。
病因:多为情感因素,如郁怒伤肝,气郁化火等原因所引起的失眠。
病机:郁怒伤肝,肝郁化火,肝火上逆,与心火合邪,肝藏魂、心藏神,神魂被邪扰,不能安舍,睡眠不安,眠后多梦。
治则:泻肝降火安神。
艾灸调理:疏通肝经、胆经和三焦经:灸肝腧、胆腧、三焦腧、肾腧、阳陵泉、丘虚、太溪、涌泉等穴位。
【肝郁血虚】
症状:将欲入睡时全身突然抽动以下,而惊醒,再难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或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精神容易紧张易怒,女性经期加重。舌质淡,少苔 ,脉象多弦细。
病因:多因大怒伤肝,或长期谋虑不解,都可使肝血伤亡。病机: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而主怒。肝藏血而舍魂,肝主筋,赖血以养。若肝郁血虚,不够荣养 筋脉,则肢颤易惊。
治则:疏肝解郁,养血安神。
艾灸调理:疏通肝经、胆经、心包经。艾灸厥阴腧、肝输、肾俞、曲泉、太冲、阳陵泉、阴谷、太溪、涌泉等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