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葬礼,我们能想到什么呢?
悲伤的亲人,庄严肃穆的场面,千篇一律的葬礼形式。
一辈子就这样结束了?想想都觉得索然无味啊。
可这个葬礼却让人从头至尾大跌眼镜,捧腹大笑的同时,不禁深深地思索:葬礼对生者和死者究竟意味着什么?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就是:
《葬礼上的死亡》(又名《超完美告别》)
这是部黑色幽默喜剧片,豆瓣评分8.1。
不同于美式幽默的直接了当,英式幽默讲究含而不露,但却总会让人会心一笑,进而产生思索,而这部影片绝对是其中翘楚。
难怪该片荣获第60届洛迦诺电影节观众选择奖,真是实至名归。
美国人还把本片翻拍成了一部黑人喜剧片,虽然启用了大量俊男美女,甚至为了增加笑料还同样邀请了彼特·丁拉基再次加盟该片,可有英版珠玉在前,美版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言归正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影片从哪些角度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葬礼的认知。
(一)选题大胆
英式幽默在选题上绝对是百无禁忌的。多年前英国举行过一次世界微小说比赛,要求小说创作的内容要包括:政治、宗教、性以及悬念。
最终荣获金奖的小说堪称精辟:“上帝啊,女王怀孕了,谁干的?”
英式幽默,女王也可以作为调侃的对象,可伊丽莎白女王并不生气,还为获奖者颁了奖。
同样,今天要推荐的影片选题也特别大胆,调侃的对象是一场葬礼。
本来葬礼是极度忧郁而悲伤的场合,送好逝者最后一程,是每个亲属该做的事,可事情总有意外,这场葬礼就充满足了意外。
意外1:棺材送错了
这个乌龙闹得有点儿大。
人去世了,死者的次子丹尼尔正沉浸在难过的情绪里,可打开棺材一看,里面躺的居然不是自己老爸。
幸好发现得早,及时调换了棺材,不然,亲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可够丢人的。
意外2:宾客吃错药,差点搞砸了葬礼
亲友们从各地赶来参加葬礼是人之常情,可来的人一定都是冲着悼念亡者来得吗?不见得。
有怀着诚挚之心来悼念亡者的,有因为责任不得不来的,还有人另有目的。
死者的侄女玛莎带着未婚夫西蒙来参加葬礼,就有三个目的:
一是来参加葬礼,二是带未婚夫介绍给亲友认识,第三才是真正的原因:借葬礼之机,把未婚夫介绍给同时前来参加葬礼的岳父,希望能刷刷好感。这真是一箭三雕的神级操作。
可惜往往想法很好,但现实不可控。
未婚夫西蒙一想到见老丈人就怂得不行,弄得玛莎也很烦躁,没法子把弟弟家桌上的安定片给未婚夫喂了一颗,试图缓解西蒙的紧张情绪。
可谁知这药挂着羊头卖狗肉,是玛莎的弟弟特洛伊为朋友特制的迷幻药,自嗨用的。
这药一下肚,不但岳父的好感没博成,葬礼还成了全体亲友共同见证西蒙丢人的时刻。
丢人事件:
产生幻觉,撞翻棺材,遭到岳父追打。
药劲儿上来后,爬上屋顶上演行为艺术,引来全体亲友围观。
这意外真够丢人的,可还有更丢人事儿会发生。
意外3:父亲旧情人出现,意图敲诈勒索,情人是男的!
葬礼上哥哥罗伯特非但不肯出钱,也不肯出力,丹尼尔只好磕磕巴巴地背诵着悼词,可老有个神秘的小矮人试图跟他交流。一经了解,丹尼尔才知道原来这小矮人大有来头,居然是去世老爸的旧情人,老爹居然是个GAY!
可情人并非来悼念老爸,而是来勒索,如果不给钱,就会在老爸的葬礼上公开真相。
意外4:迷换药瓶掉了,周周转转,接连有人中招。
特洛伊发现准姐夫吃了迷幻药,慌乱中掉了药瓶,这药瓶来了场奇幻之旅,葬礼上又有人中招,场面变得更加混乱。
(二)构思巧妙
我们常说,发现问题就得解决问题,见招拆招才是解决之道,总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意外一已经被得到了解决,可其他的呢?不解决,还能把葬礼圆满地完成吗?当然不能。
解决之道:
方案1:解铃还需系铃人:
西蒙的自暴自弃全是因为得知自己吃了迷幻药又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造成的。他在屋顶上上演行为艺术,玛莎用一句就治愈了他:亲爱的,我有了。将为人父的喜悦瞬间让西蒙清醒了。
方案2:最完美的悼词,最真挚的感情,足以化解一切危机
遭到勒索,丹尼尔只好跟哥哥罗伯特商量,给彼得封口费,花钱买平安,却被罗伯特拒绝。
小矮人彼得勒索未成,却被罗伯特捆了起来,阴差阳错又被喂了迷幻药,药量过大,彼得嗨翻了,把自己撞得昏死过去。
丹尼尔兄弟误以为彼得挂了,为了处理彼得的尸体,索性趁西蒙被亲友围观之际,大家分工合作把彼得的“尸体”装进了老爸的棺木里。
可没成想葬礼继续,彼得又死而复生,从棺材里爬了出来,还把与老爸的艳照散了一地,这下纸里彻底包不住火了。
这么混乱的场面,该怎么办?
丹尼尔终于忍无可忍,一声断喝制住了混乱的场面,脱稿即兴为父亲的一生做了总结:
我父亲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也许不完美,但他是个好男人。他爱我们。今天我想要做的是要为他献上一个庄严隆重的告别式,这很过分吗?那么,可能,可能他有他个人的爱好。生活并不简单,很复杂,我们都被一起带到一个充满混乱和骚动的世界,一个充满各种疑问与答案的世界,而死亡总是在某个角落徘徊。我们竭尽所能的做到最好,但无法总是做到最好,但是,我的父亲,他做到了。他一直告诉我,你必须过你想过的人生,因为你永远不会晓得将何时离开,不论成功或者失败。最重要的是你努力尝试过了,父母只能为你指引方向,然而到最后,你还是得自己闯,你得自己成长。那么,今天后你们离开这里,我希望你们记得我父亲他真实的样子:一个正直而深情的男人。假使我们能像我父亲一样,慷慨,乐于付出,善解人意。那么,世界将会是个更好的地方。
至此,一场乱哄哄的葬礼终于尘埃落定了。可故事之后却不禁让人深深地思索,这部影片究竟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三)寓意深刻
本片其实涉及的角度绝不止是一场葬礼闹剧,它反映了很多社会现实:
一、婆媳问题难处
丹尼尔夫妻照顾父母没人看得见他们的辛苦,可婆媳关系越来越紧张却是事实,所以无论中外相见好,相住难都通用,远距离观花总是美的,老人和年轻一代观念和生活理念相差太远,住在一起难免产生磨擦,还不如就近住着,既方便照料,也可以常回家看看。
二、二孩儿家庭教育问题
丹尼尔家是二孩儿家庭,哥哥优秀,弟弟平庸,但优秀就意味着人品出众吗?平庸就意味着低人一等吗?
丹尼尔辛辛苦苦地照顾父母没人看得见,想方设法把葬礼操持好没人看得见,可哥哥是知名作家,一举一动都被打上了主角光环。
实际情况呢?
哥哥拒绝帮父亲写悼词,拒绝接母亲去纽约同住,拒绝分摊葬礼费用。
拒绝的理由很奇葩:认为自己对这个家没有归属感,像个外人!
就是这样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所有亲友还是认为他肯定出了大力。
曾有个朋友告诉我: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好,就忽视他其他的缺点,这话真是对极了,人品优秀远比成绩优秀更重要。
被忽视的丹尼尔才是最爱父母亲的那个小孩儿。
所以,不管有几个孩子,请把他们全部放在手心里,端平心里的那杆秤,别以成败论英雄。
恰如这场葬礼,丹尼尔做到了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悔我心。在他看来,父亲还活着,他记住了父亲的教诲。
其实活在活着的人心里,就是没有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