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谍战小说之父”的麦家潜心十一年,以容金珍为主要角色而精心创作的展开一系列人物命运,故事的起承转合的小说作品。
《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是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
《解密》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是中国第一部被收进该文库的当代小说。
这是让我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字字不落的小说,麦家老师的写作手法让读者欲罢不能。
当走进这本书,即是走进了一座文字迷宫,字句段落起承转合不断吸引读者往前走,寻找探索。
而终于到达出口,麦家老师的笔锋就会让你转而走向另一个方向,
迷宫还是迷宫,但已经有了“密”的色彩,
不仅要走出去这个迷,还有解开这个密。
要想做到这两点,就要跟随麦家老师的文字和本书主人公容金珍的命运,走进天才的世界当中。
当然,这绝非易事。
就笔者本人来说,我用手机阅读第一遍的时候,除了感受到了麦家精湛到位的笔锋,看得没办法停下来,为容金珍的命运感到唏嘘不已,而心痛得眼睛湿润,也再无其他感想。
只看懂了表面,而没有看懂内涵。
文字往往承载着一本书籍的表象作用,吸引读者,但读者阅读需要的不仅仅是看字,也并非内容本身,
而是要更加着重于看到深层次当中,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作品,更应该对其有深入的了解,
未必透彻,但要明白。
笔者第一遍很有逛集市看热闹的感觉,当中的人物还有心理,完全如走马观花一般掠过眼前并未在意。
第二遍亦是如此。
然后,我用纸质书看了第三遍。
对我这种没耐心的读者,能从头到尾不会一目十行看完一本书实属不易,更不要说重刷一次。
而凡事都有例外。
麦家老师的每部作品都会让我想要重刷两次,三次,多次,毫无厌倦。可见其魅力,和我对每部作品的喜欢,还有对麦家老师的崇拜。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解密》是一部读百遍都不会感到厌烦的作品,它也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并且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不同感受荡然于心。
然而,每一次的不同感受都是重新走进一次迷宫的未知探索,慢慢地,走进了容金珍的内心深处,也就意味着进入到了迷宫中的迷宫,比整本书更加复杂。
因为人心就非常复杂。
世上任何的未解之谜和人心来比都太容易解开,一个人猜不透别人,也猜不透自己,每个人无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实则内心都上了一把没有钥匙,没有指纹,没有密码,解不开的锁。
比如本书主人公,数学天才,容金珍。
但作为读者的我们,还是要细心揣摩这本书的中心思想,还要明白容金珍的心灵构造,要明确他如何从天才变成了疯子。
首先,说一下容金珍这个人。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他首先是一个人,了解他的过去还是成长,才识或是背景,都不应该忽略他这个人的本身。
而说到一个人,必不可少不可逃避地要说说他的家人。
他的祖母,容幼英。
书中一开始就对她惊人的天赋做了描写:
她十二岁就能与算盘子对垒比试算数,有能在你吐一口痰的功夫心算出两组四位数的令人昨舌的速度。
原文这样写:
“一位靠摸人头骨算命的瞎子给他算命,说她连鼻头上都长着脑筋,是个九九八十一年才能出来的一位奇人。”
她用普通的方法可以几年下来学会七国语言,并能每一门语言都可以流利的读写。
她设计的数学桥仅用388枚铁钉,因此获得了剑桥数学博士学位。
参与了人类将第一架成功送上蓝天的飞机机翼设计。
但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最后却是死在医院的产床上。
书上这样写:
“一个可以把几吨重的铁家伙送上天的女人,却奈何不了自己身上的一团肉。”
最初看这句话只是唏嘘长叹,但现在细细思量,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天才虽然世间罕见,但他们并不是无所不能,他们也有很多无可奈何。
天才稀少,珍贵如宝玉。
你看到他/她光芒璀璨,其实脆弱不堪,尤其是心灵非常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承受不住。
天才也是有缺点的,当你不知道他是天才,他就没有那么完美无瑕,至少第一眼印象就是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
容金珍便是如此。
书上写道:
容先生在容金珍刚来的时候对他并不喜欢,没笑脸,不说话,走路蹑手蹑脚像幽灵,
吃饭时打嗝,不讲卫生,晚上不洗脚,鞋子放在楼梯口,饭厅和楼道都是酸臭味。
但天才在其大脑构造之复杂和内心世界之神奇,越是看起来没法让人产生好感,甚至惹人讨厌,往往越是聪明惊人。
作为一个数学奇才,容金珍破译了紫密,也即将破译黑密,可见有多神奇的大脑构造,但就是这样一个奇才的结局却是因为笔记本的丢失而承受不住打击而成了疯子。
一个与天才形成强大反差和对立面的角色。
对偷笔记本的小偷来说,那只是一个不值钱的本子,
对容金珍来说,却是比他生命更重要的宝物,
失去笔记本比失去生命更让他无法承受。
天才在高山之巅,疯子在悬崖深处,看似相隔万丈深渊,其实并不遥远。
受到外力因素影响心理,天才跌入深渊,疯子攀上山巅。
因此,天才并不是无所不能,他们更加需要精心呵护。
容金珍就先说到这里,下面要说说这本书。
麦家的笔法让我至今仍然觉得故事是真实非虚构,书中出现的【XXX访谈实录】更让整本故事有了一定的真实性。
会觉得,这根本不是小说,这分明是一个记者写的纪实专访!在详细的讲述记者亲身看到的这些事,这些人。
读者仿佛正在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故事发展的起承转合,切身感受着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
或者,自己就是书中的某一个人,跟随文字而走,跟随故事而行,深陷其中。
放下书仍然难以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最初知道这本书对它的荣耀奖项一无所知,看电子书的时候也并不看简介,这是笔者的个人习惯。
笔者认为读者选书一大标准,也是最主要的,是应该更着重于内容,而非看它是否获得了好的成绩和非凡的成就。
正如一个人好看的外貌远远不如有内涵的内心和聪明的头脑更重要。
一部好作品,不在于任何诸如销量还是奖项的荣光,而在于他的价值本身。
同时,也在于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信心和坚持。
《解密》被退稿十七次。
第一次得知,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我感到惊人的数字。
同样写作的我,可能不会像麦家老师这样坚持,可能被拒稿两三次,就会放在一边理也不理,改也不改。
《解密》写了十一年,也让我这样急功近利的年轻人感到不可思议。
追求速度的我们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质量而让作品只能有一时的新鲜。
如果能慢下来,潜心研究每一个字,是否也能成为一本不朽佳作?
诸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用时十三年写成的《史记》以及笔者正在阅读的孙皓晖历时十六年创作的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都是时间的证明。
我们都应该学会慢下来,让生活慢下来,让写作也慢下来,快而追求眼下的目的,这绝非长久之计,作品经受不住时间的沉淀,人本身也会因为快节奏而失去本真本我。
作为同样写作的我,一面为这本书感到分外喜欢,一面也非常崇拜作者麦家老师。
看书若是看个热闹算是白看,也未必要看出门道,但其中的道理要明白。
通过这本书,通过容金珍,通过麦家老师的笔触,读者将会明白非常深刻的道理,增长见识也能丰富知识。
一本小说,有趣也要有价值,否则就是披着漂亮的外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经过很多天的思考和揣摩,在电脑前记录下对《解密》这本书的感悟,是因为笔者阅读之后有所启发,无论是表面还是内层次都有非常细致的了解。
强烈推荐麦家老师这本常看常新,看到落下一个字还要回头再看,让读者看完终身受益的经典著作《解密》。
但读完你会发现,你解开了这本书的秘密,却还是没有办法解开心灵的秘密,这就是这本书的传奇之处。
能领悟到这本书的传奇内核,才算真正的看懂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