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将娱乐圈的明星筛遍,能如此讨文人欢心的,张国荣也算一个异数。
自今年二月份起,我就有心做一个话题:通过梳理文坛娱圈,写过Leslie的文人名记,来带大家感受他的多元化。
初步整理后发现:关于他的文章,真是多不胜数。这其中分流不少,各家的偏好与研究方向也不同,而其中最为鲜明的是古典派、前卫派。
今便由这两点切入,来捋清这些分流。
也在此15周年之际,品味属于张国荣那份特有的文艺。
【古典派】
代表人物:黄霑、李碧华、董桥
1.黄霑 ——『翩翩俗世佳公子』
黄霑先生对于张国荣的欣赏,用时髦点的话来讲,便是:颜粉+性格粉
但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不是有这样柔软漂亮的外表,那倔强的人很多,张国荣有什么稀罕的呢?反之,若非有此冰心傲骨,也不过人间多一副秀气皮囊罢了。
外柔内刚,是他奇异的反差萌。
因此每逢有人问及【张国荣若不英俊,你还会喜欢?】我便要嗤笑。李白褪去诗才,也不过一狂徒。有些人的魅力往往是丧失半点便不足以构成他这个人。
『艺人之中,我特别喜欢张国荣。他靓仔,靓仔到极!倪匡说他“眉目如画“一点夸张都无!我是偏心靓人,张国荣人靓兼性格靓,让我怎能不偏心他呢?张国荣性格靓在他真,他是一个好真的人!娱乐圈,人人讲事,都留三分。但是张国荣有话讲尽,由心到口,无滤嘴的。这件事,同我一样,所以特别钟意他。』—黄霑
James黄,我国殿堂级词曲作家。
早年与金庸、蔡澜、倪匡并称“香江四大才子”一生创作,大气如惊雷贯耳,秀婉若清风拂面。诸如《沧海一声笑》《上海滩》《男儿当自强》《我的中国心》《倩女幽魂》《忘记他》……首首唱至街知巷闻。鬼才二字竟不足道。
其为人极豪迈、极直率、极好色。
他会喜欢张国荣,简直一点也不稀奇。
在黄霑的一生中,为张国荣写过很多文字。有趣的是,我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霑叔真不愧慕色第一人,每次提笔写他,势必要夸其相貌:『靓已至极』『贾宝玉』『神祗』『俊男』……诸如此类,颠倒反复,多至溢美。
早年他一直赞张国荣是当世贾宝玉,但后期张国荣风格彰显,贾宝玉断无这样强势冲直的作风,他两者都爱,如何是好?后来抛弃了贾宝玉,又寻了一个词『翩翩浊世佳公子』完美概括。
便是在张国荣葬礼上他的一番致辞:
『香港人是看着Leslie长大的,由他初出道满身美少年开始,我们一直看着他成熟。
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世界,什么是中国文人笔下的翩翩俗世佳公子?我会告诉你:Leslie就是!这位张活海先生的公子,张绿萍的弟弟,真是『翩翩俗世佳公子』。他真是眉目如画,面如冠玉,一张脸好象是由造诣精深的工笔画家精心刻划出来的一样。
而他的成功,并非靠上天给他的一张俊脸,他是在嘘声中成长、茁壮!他的不屈不挠,令我们非常佩服,换了是个不及他坚毅、坚忍的普通人,可能早早便给人家嘘下台,但Leslie并非普通人!
他一身傲气,但同时又和蔼可亲,他满脸开朗的阳光,我们一望见便会禁不住和他一齐很开心地笑起来……』
——黄霑 2003.04.08 张国荣葬礼致辞 节选
香港,自开埠以来,动荡奇幻,纸醉金迷。
老宅中多的是光润的酸枝木,只堆在后院蒙尘。九龙区闪烁着红蓝霓虹灯,数不尽街前添彩。
它努力保存着繁体字、过大年、冠夫姓、打小人等一切或精华、或糟粕的旧物。但是出门却看见鬼佬逛大街,满街洋文,处处是矛盾与融合。
历史哀痛造就的一座奇异岛屿。
数字充斥眼球,指数使人麻木。
似这样深刻的哀痛,于港人是少有的。
2003,却是痛彻心扉的一年。
就在张国荣出殡前几日,关张的店铺还连成排,疫疾使繁华港府街市萧条。消毒水是要反复洒的,大喇叭里喊的也是减少外出、避免聚众、停课放工。习惯疾步揾钱的香港人无所适从。
偏偏到了这一日,各个走出屋宅,带着大口罩也要出街。从外阜赶来的、从他国跑来的、坐船来的、乘飞机来的……杀人的病毒阻止不了,齐齐奔往,只为在这长街,在这四月,在那远行的灵车前洒上一滴热泪。
是为了埋葬张国荣?
是耶,非耶。
也埋葬他们从少年意气,到世故油腻;从红粉菲菲,到拖儿带女的理想梦幻。
我港巨星,从走红,到告别,至婚恋情衷,至动向打算,笑了哭了,胖了瘦了,哪一处,哪一时不是全港瞩目?
最后这一程,岂可不来?
黄霑说:香港人是看着Leslie长大的。
这是无法全面深刻理解的一句话。
它内有朝朝暮暮,在在般般。
2.李碧华— —『眉目英挺,细致温文』
李碧华身为一名女性《霸王别姬》《胭脂扣》几部作品都给了张国荣拍。这样的渊源,未免也曾有人往绮丽里想。
想那才女笔下写就的仙郎,本在虚无飘渺间。却被张生舞作天魔,幻出人形。
可惜,李氏偏是这样一个冷情敏锐的女士,天生杜绝了一切遐思。
她和亦舒师太,都写过张国荣:
『什么样的男孩子以Leslie为名呢?张彻太太说:是那种见了父亲或长辈叫SIR的男孩子,斯文有礼,清秀伶俐。
张国荣就是这样,叫人在公众场所偶然见到,只会觉得诧异:这么漂亮!』
— —《亦舒笔下的张国荣》节选
这两个脂粉队里的伶俐者,惯于用文字鞭笞爱情,凌迟郎心。对于张国荣倒都是夸不绝口。
但其实,她们都不爱张国荣这款暖男,她们的心头好还是另一个。盛满禁欲感的,姜大卫。
李碧华,素有文妖之称。
她遣词瑰丽,文风妖异。为人又行踪飘忽,以港媒之扒皮见骨,竟也难拍到她一张照片,每每发篇文章又很要价,真是很不寻常的一位女性。
我读她的文字也有很多年了,精妙毒绝,读来遍体生寒,夏天解暑最宜。但是,从她和张国荣的交际,我的确感觉到了这位女士温暖的一面。
她和张国荣这对朋友,看着是完全不同,但又如此相同。
-- 他们大概都会是你接触后,要时不时劝一句『难得糊涂』的那种人,接着,换来他们一声:知啦知啦。然后依旧目下无尘,洞察秋毫。
『不知是在第几回了,我留意到男主角,总是把那道具酒也干了,然后意乱情迷。当导演一喊咳,他便把口中的酒,回吐于酒杯中。下一回,又换一杯,重新意乱情迷。轮回一样。其实,每当拍到饮食场面的戏时,除了新丁,谁都不会来真的。这番却特别的感觉到了,主要因为他的「姿态」,他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乘人不觉,淡漠做了。
一秒钟之前,他还要以为这真是世上最好的酒,最好的人。』
— —李碧华《不干的酒》节选
这个男主角,就是李碧华笔下的陈十二少。是张国荣。
李碧华在《胭脂扣》原著中,描写十二少的相貌,只用了八个字,可真正又毒又绝:『眉目英挺,细致温文』。
前四字拒绝了娱乐圈一大半脂粉气过浓的小生,后四字又让五大三粗的硬汉却步。在这英气与婉约间,乃是夹缝中的麟角,可挑的演员实在不多了。
于是张国荣走来了,他着一身皂色锦袍,如在春庭,就那样信步而来。
那一年他只有32岁,绮年玉貌,倪匡写他『眉目如画』。画毕竟是死物,而那双眉眼此刻正烟视媚行……
后来,李碧华女士在看完张国荣告别演唱会,对阑珊灯火感叹——『得到过他演十二少,照说也无遗憾吧。』
明说无遗憾,实际也有。
毕竟张国荣在1981年拒绝了她的《霸王别姬》89年就挥手要拜拜,观众嗷嗷待哺,贵圈又怎能轻易放他走呢?毕竟还有一个程蝶衣不得还魂,等待出世。
李碧华同样也为四一诀别写了一篇文。
也是,林黛玉焚诗稿,程蝶衣烧戏服。
当痛失至友,一个文人,不泣血长吟,还叫什么文人呢?
但对于李碧华,这个妖猫似的女人。
我也很难想象是怎样的心情,她才会写出这样一篇文字:
四月一日,我们从此再也笑不出的愚人节。四月五日,枉死城中骤添新鬼的清明节。
四月八日,你化作一把火,一撮灰,你真正走了,永不回头。
希望你释放心灵,忘却尘世的烦恼和痛苦,找到自己的快乐。记得喝三杯孟婆茶,重新出发。
虽然你的爱人、知己、亲朋好友、合作伙伴、为你倾情的fans ……甚至是任何一个欷歔的过路人,都舍不得你,但你这样干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
那一定不是你!我不信。
你一向怕死、畏高、爱美、惜身、还经常做gym 、打球、打麻将、旅行、品红酒、享受人生。
不能想象你选择了从廿四楼纵身往下一跃时,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绝— —因为谁都知道,后果是支离破碎,肝脑涂地,血肉飞溅……
这天我特别痛恨在文华酒店门外,撞毁的铁栏下(你的身体竟硬生生把坚牢的金属拗曲了)一个陌生人,用凶猛的水柱把你遗留的一大滩血,连同洒落的红花,不消一阵,冲洗净尽。
你随水而去,转瞬不见了。
…………
追溯,二○○二年二月廿二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合办了「文学与影像比读」讲座。中文系有这个课程,由于小思要退休了,你答应她讲「如何演绎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我很谢谢你!)
新亚人文馆,沸沸腾腾,座无虚席,各系的教授讲师也来了,站满了人。 你尊重高等学府,所以不准拍摄、录音、宣传。
那天,你在访问中谈到程蝶衣的死,有三个原因:「一、虞姬个性执,要死在霸王面前。二、蝶衣想以自杀来完成原著故事的情节。三、颠倒众生的偶像年华老去,不能接受。」一看,怵然一惊。
那天,是你三月底病发前,非常灿烂、迷人的日子。艺人在大学演讲,不是没有过。但你挥洒自如和谈笑风生,学生难以忘怀,悄悄笔记下来。
崇拜你的,除了共同成长的三四十岁英年,还有不少年轻人。
我希望他们爱歌艺、演技、样貌外,还学习你的优点:工作态度认真、准时、尊敬长辈、聪明感性、大胆创新、亲和有礼、对情史和性取向的坦率、一切追求完美。
常把欢乐带给别人,把哀伤留给自己— —所以我知你寂寞。
你喜欢看书。一回在仙姐家,小思提到白先勇一篇悼文《树犹如此》很感人,你马上在角落静静看完。
你的语文能力很好,那些吹捧炒作出来的所谓人气偶像,难望背项。
你真的会是个优秀的导演,从《芳华绝代》MV 便知。可惜……
这篇稿,是我惆怅地送亡友最后一份礼物。
但你仍欠我一部电影,我仍欠你一个剧本。 什么时候还?
— —李碧华《血似胭脂染蝶衣 》节选
李碧华一向欣赏张国荣的文学素养,连他早年写的两篇随笔,她也给予肯定。
这献给故友的最后一篇稿,却也要再赞一次他去大学的演讲,可见张生当天是何等丰姿神采!可惜,这次演讲至今未有视频流出,我辈无缘一睹。
张国荣与香港几座高等学府,本也有些连际,他的姐夫、表哥、外甥女婿,分别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过校长。
张国荣早年执笔的散文《不再的旧事》我也曾做过赏析,他行文清雅平白,文如其人。他喜听、喜唱南音,喜欢古董名画,但不重名家,而重自然气息。
喜欢朱铭的《太极》与《人间》系列,喜欢布置家居,走廊上挂着丁衍庸的《霸王别姬》,更喜欢奚淞先生在《三十三堂札记》里的白描观音……
在性格、容貌、造艺之外,气质素养,大概也是作家们爱张国荣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个飘渺又具象、全面的靓人。
3.董桥——『最后一个西关大少』
董桥作为我国当代散文大家,其文章已臻精美之至境。他的笔触,是六朝金粉淘换下的胭脂膏子,也是陪金衬玉的掌上珠。
而文坛历来对他的评价,也分两极。
爱他的人,捧他是香港文化沙漠里的一株芳葩,为他写文《你一定要看董桥》!厌他的人,却视他为毒瘤,作对般写了篇《你一定要少读董桥》!
我买董桥的书,从下单那刻起,就要开始悬心。快递若是碰坏一角,便要心痛至死:他的书,连装帧也极为华贵。
像这样一位,拿乔也拿的极精致的老先生,他写的张国荣,又会是怎样呢?
他写他是《最后一个西关大少》……
『 暮色,晚春的落花,凝成一出无声无色的默片。没有剧本,不必排练,只凭一个飞姿,整座抱恙的愁城,顿时激起一串凄美的惊梦。
高楼上,悠扬的笙歌,还在袅袅诉说殖民时代的离绪,满帘水映照的,却已经是开埠以来最揪心的一场瘟疫。残云过处,那个坠楼人,满怀的悲欢都疲累了,轻轻飘散在一块汝窑瓷枕上,像广州南越王墓的那一块,顾不得胭脂的深浅,顾不得别姬的寥落。
毕竟是后现代最后一个西关大少,张国荣注定要在薄纱绣帐的一床幽香中永生,留襟上的酒痕,留不老的绿鬓,留一身六朝沧桑的金粉。
……
张国荣古典的五官配上玲珑的忧郁,造就的是庸碌红尘中久违的精致。
柔美的围巾,裹着微烧的娇宠,矜贵的酒杯,摇落千载的幽怨。他的举止恒常宣示的更是随着旧时代烟散的纳凉、攀枝、赏荔的闲适,纵然他未必经历过那样的岁月。
……
漂漂亮亮的贵气明星也不少,少的是那一点颓废的清气。
张国荣心存粉黛的灵感、胸怀孽子的孤愤,恰是艺人养命的sensitivity。小思说:他捧着白先勇的《树犹如此》躲在角落里一口气读完;董建平说他喜欢水墨画,最后一次在她的画廊买了雕塑家费明杰的《桂花》系列:西关大屋里的桂树还剩几株?』
— —董桥《最后一位西关大少》节选
行文至此,大家可以显而易见:
一个绝世优伶,能给这些文人带来怎样的遐思、怎样的意淫、怎样的灵感了。
不怪得民国文人,最喜结交优伶。
甚至甘愿门下为走狗,每日在报章上笔交舌战、把文字化成颗颗珠翠,上赶着给戏子着锦添彩。梅兰芳的梅党下,多的是才子大儒。
一个精灵式的艺人,妙在哪里呢?
— —【他将凭籍文字与想象,才可触及到的意象,带至目前。】
中国文字,拐弯抹角,韵在弦外。
晦涩的故纸堆累成山、舟难载。
它们太需要一个载体,一个形象,来幻化成人。直从九天落下,一瞬间解释所有迷惑。
张国荣无疑是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
我敲完这半篇文字,突然想到很多朋友都问过我:【写Leslie的作者那么多,笔下的他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互相矛盾,那么,究竟谁笔下的Leslie,才更贴近真实的他呢?】
现在我可以回答:那些都是真实的。
只不过都是片面的。
而这种“片面”,正是作者本身的文风与偏好带来的。
黄霑夸张国荣人靓性真,因为他自己也是个不羁的狂士。
李碧华写他素养深厚、董桥爱他清颓气质…… 我认为:认何形式的推崇,文人激赏也好,甚至于粉丝追星也好,归根结底,都只是人类自身的爱好,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寄托与认同。
那张国荣为何是最可爱的那个?
因他够多面。他是一个有无数可能的载体,每一面都流光溢彩。
你爱古典、高贵、自矜、坦放……
这些他全都具备。
他甚至具备更多:
— —前卫、开创、西化、大胆、漠视性别界限、颠倒雌雄魅力……
这些却是前卫派最爱研究的内容了,我们下一篇再分析。
莫着急,张国荣又岂是轻易能说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