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fǔ yǐ),指的是车前子。古人认为这种植物,可以治疗妇女不孕和难产。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这首诗所描写的情形:三五成群的已婚妇女们,在春光明媚的田野里,采着车前子(或许还唱着歌),享受着属于她们的快乐时光。
薄言,是发语词,无意。言,流沙河先生解释说是“我”的一种代称,意思也通。
采车前子,跟前面《卷耳》中提到了采苍耳一样,都是劳动妇女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芣苢》这首诗,从头到尾,好像也没有说别的。看起来,好像是一句话重复了六遍。那它到底讲的是啥?
重点就在六个动词上。
“采”,就是取精华的部分,“采茶”、“采花”、“采蜜”,就是这个意思。了解采茶的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很多茶品,制茶的时候都是选取茶树上最嫩的茶尖儿。
“有”,甲骨文里的字形,是手中一块肉。已经“采过”,手中自然就“有”了。
“掇(duō)”,“拾取”的意思。今天我们口语中,依然还在高频率使用的“拾掇拾掇”,就是出自这里。前面说“有”,现在是手里装不下了,掉到地上,需要弯腰捡拾。
“捋(luō)”,五指并拢,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手的动作变了,不再像前面那么仔细了,开始顺着车前子的果穗大把大把地捋取了。我们口语中经常会用到的“撸起袖子”的“撸”,原型应当就是“捋”。不过,“捋”这个字,现在通行的读音是“lǚ”。如果按照“lǚ”来读,原本押韵的诗,反而不太押韵了。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汉字古今发音不同的问题。
“袺(jié)”,《说文解字》里解释说,“执衽谓之袺”(捏住衣襟)。采了一会儿之后,手已经装不下,必须要拎起衣襟来盛。
“襭(xié)”,用衣襟兜起,将采到的车前子,兜在腰间。收获不少。今天还在用的“撷取”一词,其中的“撷”跟这里的“襭”意义相通。只是后来,“撷取”一词,引申出了“采择精华”之意。
这六个动词,宛如六个手部特写镜头,呈现给读者的,是采摘的妇女们劳作时的欢快情景。她们动作轻盈、熟练,先细致后匆忙,最后满载而归。
当然,这首诗,还可以有别的解释。因为我们不知道采“芣苢”,到底采的是“芣苢”的哪一部分,是果穗,还是嫩叶?如果是像采苍耳那样,以嫩芽作为食物,那这首诗的主角们,可能就不一定是已婚妇女了。
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提到“芣苢”,称“野人亦煮啖之。”也就是说,乡野的穷苦人家,还是有不少人以此为食物的。春天采摘车前子嫩叶,开水烫了之后,煮成汤,味道鲜美。
因此,采摘“芣苢”,究竟是采哪一部分,又用来做什么,诗文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具体是哪一种意思,那就是“见仁见智”、各自理解的事情了。
诗经专题第8篇,总第00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