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享这么长时间以来真的能切身体会到它的好处,元认知能力的提升表现在不用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就能感觉到自己哪里不足。
那天做事情的时候,又出错了,然后脑子就冒出了这个概念,自以为是。搜狗百科里这么形容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
我是这么形容这个过程的:大脑处理问题时,如果心存疑惑,它有两个选择,要么暂停、要么略过,但它为了快速处理,会在大脑里寻找一个自己认为差不多正确的答案,然后一略而过,不管那答案是不是正确的,客观的,这就是自以为是的过程。
正是因为这样的处理过程,导致发生的结果都是不正确的存疑的,然后自己的大脑就会混乱,对哪个概念都是模糊的,不清楚的。
这直接影响了接下来的行为,每个问题看似当时解决了,其实都是隐藏起来了,然后大脑里积攒了一堆这样的问题,让人没办法正确思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去看笑来老师的书《七年就是一辈子》里,关于概念那章,是这么说的。
概念是一切知识架构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 —— 少有人真正拥有的高级能力 —— 对其最朴素的描述无非是:
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概念这个东西需要死记硬背。
因为是否完全理解并不重要。那些将要通过学习、理解、应用、练习等手段消化吸收的概念早已经一个字不差地记在脑子里,所以可以随时调用,没有死记硬背过的人却不一定能随时调用 —— 他们不去翻一下书断然想不起来完整具体的定义。
这个“可随时调用”很重要。这就好像信息放在内存里,还是硬盘里,抑或云端,对中央处理器来说(CPU)都是不一样的;别人要等到从云端下载到本地再处理,我却可以直接调用 —— 这不仅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效率而大大提升的“累计应用次数”,这是看不见的差异,有着虽然完全看不见却又真真切切存在的巨大威力。
总结:
1. 自以为是,是大脑中没有足够多的正确的清晰的概念,导致自己以为正确的结果反而是不正确的。
2.总是为了快,而不去只字不差的去阅读,也不去认真记下正确而又清晰的概念。
3.没有正确的概念存储,就不能用它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下面是解决方案:
要说清楚一个概念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别的概念有什么异同;然后就是与它相关的方法论,比如,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怎样使用是正确的,怎样使用是错误的,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什么…… 这些都弄明白了,一个概念就算是学透了,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这本书算是看懂了,就这么简单。
里面说了8个方面.
1.它是什么?
2.它不是什么?
3.它和别的概念有什么异同?
4.与他相关的方法论。
5.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6.怎样使用是正确的
7.怎样使用是错误的
8.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什么?
以后写文章可以用这个模板去写,这样就会打磨出一个正确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