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致敬美好的童年
没来由的,昨儿忽然就梦到了老家镇上的戏台。仔细想来戏台都拆了二十多年了,这些年也从未在脑海里想起过它,不知什么缘由又让我梦回小时候的时光呢……
小时候所有的美好回忆就像一个个深刻的烙印,印在我们脑海的最深处,它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一下子回到我们的现在。它可能是一个很特别的物件儿,一个倾心的玩具,可能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温暖的人,也可能是一处带给我们无数快乐的独特的小去处……老家镇上的土戏台便是我童年记忆里的一处独到的风景。
记忆里的戏台坐东朝西,高约一米五左右,是一个简陋的四方形的土台,两边分别有几级土凿的台阶,戏台后面有一间供演员换衣服的更衣室,有演出的时候会在更衣室的前面拉上红丝绒的幕布,简陋的戏台立马就变得高大上起来。
记得小时候莱芜还是隶属于泰安的县级市,面积不大,山东电视台天气预报里播报的“鲁中山区”就是我们的莱芜了。莱芜地儿虽不大,但极具莱芜地方特色的戏曲莱芜梆子却远近闻名,八九十年代正是莱芜梆子最鼎盛的时期,比较脍炙人口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我就记得有一出是《红柳绿柳》,它还拍成了电影在各庄放映,那时的情形用万人空巷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唱莱芜梆的演员也是耳熟能详,听母亲说还是我们邻庄的。
遥远的八九十年代村民们的娱乐文化生活还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于是镇上的戏台便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每当农闲时节有戏班子来演出,镇上四邻八庄的乡亲们就都汇聚在这儿,早早地吃过晚饭三五一伙的拿着马扎去戏台前面占领有最佳视线的地儿。我也总是和父母亲妹妹早早地拿着小板凳去占地儿。
直到现在还都记得唱戏时那些喧哗、热闹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一个个黄昏。孩子们在戏台前面的空地上跑来跑去,偶尔还会扬起漫天的黄土,玩闹的笑声不绝于耳;卖糖葫芦的,卖小玩具的小贩清脆的叫卖声回荡在戏台的上空……一旦拉开帷幕,戏场里接着就安静了,大人们时不时的小声议论着剧情的发展,小孩子们有的从戏台的前面爬上去,不时就被工作人员赶下来,趁着不注意又爬上去乐此不疲。有的调皮的孩子拉上几个伙伴去后台偷看演员们化妆,等被发现了又笑着喊着跑出来……
那时年龄小,根本听不懂戏里唱得啥内容,看的只是演员们花花绿绿的的服装和形色各异的脸谱,当然最重要的是大人给买的几毛钱的零食。往往戏看到半截的时候,零食也吃完了,新鲜劲儿也过了,就慢慢躺在娘的怀里睡着了,怎么回的家也不知道了,醒过来早已是第二天早上了……
如今午夜梦回,竟又回到了儿时那些看戏的场景,如今镇上的戏台早已不复存在,那些年的繁华也早已成为历史落幕,我却依旧怀念童年那些简单的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些微小的光亮偶尔还会从记忆的小门里透出来,照亮我们急匆匆的向前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