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赫月
自己对设计这方面的种种都是抱着崇拜的心态来学的。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凡夫俗子,而艺术、设计这种都是高深的,是自己玩不转的。之前的专业是花卉与景观设计,学校在课程上安排过一科《设计概论》。上了那堂课之后,我发现其实之前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的限。哪怕自己不是搞艺术设计的,但是我们自己却是受众,我们其实也是有发言权的。
在设计方面我们一般都会认为,要与时俱进,甚至说要超前一点,这样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在看到《关于设计的思考》之前我都是那么认为的。保罗·兰德在1947年开始撰写《关于设计的思考》,按理说这都过去70年了,当时能够引领意识风尚的设计,在今天看来确实十分珍贵的案例。
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了吗?并不是的,倒不是说现在流行复古什么的,只是想说《关于设计的思考》这本书它不是给你讲一个平面广告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案例的分析,告诉我们如何设计出协调的、给人以舒适的产品或方案。就好比旅游攻略,其实今年和明年什么飞机票呀、小吃店的地点呀可能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不变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而这本书中讲的就是“风土人情”。
在书的腰封上有这样两句话:
1. 乔布斯眼中的平面设计“教父”,讲述设计的永恒之道
2. 绝版40年,历久弥新的大师经典复刻版
若说《关于设计的思考》一书中道尽了平面设计中的永恒法则,我觉得一点不过分。不管在什么时候,做设计都要满足美学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和使用结合起来。
当我们看到作品的时候,或许会想其实好像也没有什么难的。无非就是数字、文字、图像等一些元素的排列与组合,好像还蛮简单的。设计师嘛,就像是玩杂耍的艺人,一个玩不好也是要演砸的。看完书中的案例,再结合一些自身之前的所学,对于设计自己有多了一些崇拜和了解。
1.设计的目的
不止设计,其他方面也一样,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想要表达怎样的意见。万一遇到自己想表达的特多,切忌每一个方面都出一个图,那得多乱呐!读者看都不想看,更别谈让其参与其中了。
广告就是想要和观众、读者打交道的,其功能就是去影响受众。路边的很多广告牌,我们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去瞟一眼,就知道买手机的时候,新上来了R11。当然这个举例,只是想说明其中的影响力,书中的广告设计,有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而是一个品牌。
2.表达方式
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是有主题的,甲方给定了素材还是限定了形式,要怎样去表达。设计师要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要安排好在哪儿做。
广告中的符号,不仅仅指我们脑海当中想象到的那些抽象的、二维的、几何的、扁平的等等,其实只要是出现在广告里的,都可以称其为符号,哪怕是大件儿的埃菲尔铁塔还是金字塔,这些只要是能够体现的都可以运用,就是广告当中的符号,灵活运用。
为了增强强调的效果,在设计广告的时候可以采用重复图片或文字的方法。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IBM,虽然文字有重复,设计师却把握的很好,一点都没有杂乱无章的感觉。设计的是整个的墙面,完全给人错落有致,丝毫没有把人搞成密集恐惧症患者。
要学会突破自己,在设计这件事情上创新很重要。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对称有对称的美感,非对称也有自己的特色。都这么多年了,对称的的表达未免太过于直白,也可以尝试一下非对称的魅力。非对称会有意无意的给人带来快感,我们的大脑很容易接受对称性的东西,因为分析起来比较简单,而非对称性由于读者克服了自己思维习惯的障碍,因此容易使人愉悦。这样的广告也比较受观众的喜爱吧。
在字形上,要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我个人比较喜欢字体圆润一些的,总觉得那样的字,让我感觉很舒服,没有太多的棱棱角角,让人容易亲近。现在在字体的设计上花样更是层出不群,各种的花边儿,很漂亮的。不过不可喧宾夺主,因此而破坏设计的美感和协调那就得不偿失了。
3.合理的运用幽默和想象力
现在信息时代,我们的信息更新的很快,广告更是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很快。在短时间内就压想出一个能够被人举着大拇指称赞的广告其实是没有那么的容易的,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一个表达苍白的广告的背后大多是设计师缺乏想象力。
要在视觉上造成冲击同事能够刺激思考,避开那些生活中常见的陈词滥调,让平凡的事物给读者带来意外之喜,通过抽象、变形、转换以及旋转等的设计,让广告丰富起来。
如果觉得正经的时间太久了,不妨尝试着来点幽默,老是绷着,偶尔换点新花样会有意外的收获哦!当然幽默是有界限的,有些严肃的事情是容不得我们调侃的。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那样:幽默的本质是爱,不是蔑视,不是那种开怀大笑,而是深藏于心的静静的微笑……
一个能让读者满意好的设计作品,也是设计师的骄傲!
要说保罗·兰德的这本书有什么让人觉得遗憾的,大概就是书中的内容是黑白的,虽然在书中有写作品的配色,但是想要把一副黑白的作品,完整的还原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