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的悲剧之一《李尔王》,真可谓是悲剧之王。看完我被这个悲惨的结局雷倒了,久久都沉浸在悲伤中。最悲的是小女儿的死,那么善良的人就那么死了,真是不值得。最后李尔王也在神经错乱中死去,全剧悲的高潮到此结束。
有人说这个剧的悲就在于李尔王只看表面,只听好话,不看实质性的东西才导致的。我看完全剧后认为如果当初小女儿稍微迎合一下李尔王,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当李尔王满怀希望能从小女儿口中说出他想听到的话语的时候,小女儿却说“没有,我没有什么好说的。”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暴跳如雷。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一个人失望变为失望的时候,会失去理智的。之所以李尔王后来做出那么多违反常规的事情,我想这跟小女儿对他的打击有很大的关系。
就像我们平常人一样,谁不喜欢听到自己的儿女说爱自己呢,说一些好听的话呢?李尔王也不例外,可以说更甚。我们爱儿女,也希望儿女能回报我们的爱,希望能从儿女口中说出我们想听的话语。哪怕是假话,只要是出于爱,我们也喜欢听。当然,李尔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本就是蛇蝎心肠,说多动听那里面也没有爱的成分,只是为了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而小女儿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原则,连一句好听的话都不给父亲,以至于让自己的父亲迷失在两个歹毒的姐姐的谎言中。
如果小女儿肯讨父亲欢心,稍微说点让父亲高兴的话,就不会有那么悲惨的下场了。因为,有时候,爱也是需要谎言的。再说了,小女儿本来就是爱父亲的,为了让父亲高兴,说说一些谎言有什么要紧?
当得知父亲被两个姐姐虐待的时候,小女儿兴兵讨伐,最后兵败被俘。这个过程也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悄悄派人把父亲带回法国,让他在身边安度晚年,我想这个结局是完美的。可是,小女儿却不自量力,不仅没有打败两个姐姐,还连累了父亲,最后自己也死了。不仅没有起到帮助父亲的作用,还将父亲往死亡路上推了一把。
我们中国人说的孝顺,就是要顺着父母,让父母高兴。而小女儿非但不顺着父亲,还惹怒了父亲,这其实是不孝顺的表现。所以才有后面一系列的悲剧发生。当然,莎翁是为了编故事的需要才这么写的。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小女儿这样的人存在。
有一个邻居,她的女儿自从15岁以后就开始叛逆,什么都是跟父母对着干。明明很在意父母偏要说伤父母心的话语。父母又气又急,身体本就不太好。后来越来越差,父亲有一天检查出肝癌晚期。到这个时候女儿才知道后悔,才明白自己给父母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可是悔之晚矣!那个父亲没能看到女儿长大成人,就撒手而去。剩下孤儿寡母凄凉度日,最后女儿也没有能力上大学,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过着艰苦的生活。每次说起自己以前的不懂事,还后悔万分。
古时候儿女对父母都不敢高声言语,有什么意见也不敢说,父母的话就是天就是地。过于听父母的话也不是好事,也不是真正的孝。但是想办法让父母高兴,顺着点父母才是真正的孝顺,对父母对自己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