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学霸黄恬静和她的妈妈刷屏了。
黄恬静的个人履历可以总结为名校、名校、名校,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全部是名校就读。不仅如此,她初、高中做了6年班长,所获荣誉称号众多,而且数理化、英语、写作、武术操各方面平衡发展,都获得过相应奖项。看这闪光的履历,学霸无疑。
而黄妈妈,也因为一句家里十几年没看电视而备受争议。
实际上,黄恬静成为学霸不仅仅是家里十几年不开电视机,黄妈妈为了她的学习做的远远不止十几年不看电视而已。黄妈妈为了黄恬静的学习,十多年来放弃了单位旅游以及所有的同学、同事聚会。而从黄恬静小学时开始的长时间高质量陪读,帮助黄恬静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时不聊天、不吃东西、不边做边玩。中学以后,黄恬静有了自己的手机,但是黄妈妈严控她的手机使用时长,只有做完学校的作业以后才可以使用半小时。
且不说黄妈妈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从目前来看,至少阶段性的结果很不错。黄恬静成了学霸,但是她并没有觉得妈妈限制了她,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已经有了内在自我驱动的能力。她也没有死读书,从资料看,她各方面发展都很好,还有武术操的特长。她也不是社交白痴,初、高中当了六年班长,自然有一套与同学交往的方式。
如果你读到这里,不妨对比一下自己,看看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能不能做到长时间专心工作,不看手机,不吃东西,不逛网页。
如果你有孩子,你是希望你的孩子将来和黄恬静一样专注、坚毅、可以自我驱动,还是希望他边做作业边玩,再大一点边工作边玩?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从婴儿时期开始,他们就有了个体差异。或许黄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只适合黄恬静,并不适合你的孩子。但是你要知道,找到养育孩子的合适方式,是你作为父母不可逃避的责任。就像任何一项工作任务一样,你要有目标,并找到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
很多父母说,我要让我的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不要让他过早感受竞争的压力。这本无可厚非。我们的确无需让孩子在学习上过早抢跑,毕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没有输在起跑线一说。但是很多父母在这种自我洗脑中忘记自己的孩子会慢慢长大。童年时期,孩子的确可以躲在父母的羽翼下,获得很多简单的快乐。但这个社会自有它运作的法则,生而为人,是很辛苦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相对应的,哪一层的需求得到满足,就获得怎样的快乐。成年人时常愿意回忆童年,感叹童年多么美好,多么快乐。其实原因在于,小时候,我们的需求大部分比较简单,比如我们可能因为吃到一颗糖而快乐。然而当我们逐渐长大,会发现快乐越来越难,那是因为我们的需求越来越高级,也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级需求的被满足,完全需要我们自己付出相应的努力,爸爸妈妈不能帮我们解决社交的难题,也不能帮我们实现自我。
快乐是需要付出的。没有没来由的快乐。
所以我们究竟该怎样养育一个孩子?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活得尽可能快乐一些,那么不要犹豫,努力为他打造获取快乐的能力。
首先,与孩子一起,找到他热爱的事情。真正的热爱是产生内在驱动的根本。其实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所谓的热爱,是与获得成就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能从一件事情中获得成就感,你就会热爱它。那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大概只是对真正的天才而言的。所以不要排斥任何可能性,但同时,也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在他失败想要放弃的时候,鼓励他再多尝试一次。基于上一条,当孩子说,我其实不喜欢这件事情,我不想做下去了,不要一下子就接受,或许他只是受到了挫折。任何的成就都需要付出,如果每一次遇到挫折就放弃,那就永远都学不会为一件事情去尽力付出,也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三,尽可能地帮助他,但是不要代替他。基于上一条,孩子遇到挫折想放弃的时候,鼓励他,并且给他实际的帮助和指导。但同时,永远记得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必须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完成。就像婴儿时期学习吃饭一样,没有一个宝宝会永远让妈妈喂饭,因为吃饭是他自己的事情。有时候,我们要控制自己的保护欲,因为适时的放手才能让孩子真正获得成长。
学习等于苦?不,学有所成是快乐的。被要求很痛苦?不,达成要求是快乐的。放弃是给予自由?不,或许只是懒惰的借口。“佛系”就是云淡风轻?不,或许只是不敢面对自己的一事无成。
养育孩子,从克服自己的惰性开始。相信我,如果为了孩子你都不愿意稍稍地改变一下自己,那么真的,余生里很难有东西能驱动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