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罢《红海行动》,再次让我领略到了林超贤导演对动作片的超强驾驭,再次让我充满了对中国军人的由衷敬佩,也再次激起了我对国家民族的自信心。
此刻,我不意说教导演对影片导的如何之好,演员和幕后工组人员对影片的付出如何之多,仅愿依我个人理解,从《红海行动》的个中细节(我所看到的),分享给诸君影片彰显的民族自信力。
中国军人的铁骨柔情
从全局拉看,整部影片沿袭林超贤导演在同样题材的《湄公河行动》中,只是《红海行动》的柔情或似乎更少,但却是从点滴中不断展现。
诸如片头队长杨锐向队员们刻意隐瞒罗星被打穿脊柱神经,不意舰长只说了一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直戳人心;张天德与佟莉间的若有若无的儿女柔情也仅化作“吃糖”这一细节游离其间,但直到张天德死在佟莉怀中那一刻,我们深深为其感动,泪流满面;新来狙击手顾顺和观察员李敢之间的那种兄弟之情,在顾顺的一次次戏谑、激将或是鼓励中,我们体会到这种军人特色的言传身教。。。
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含蓄和内敛向我们展露了中国军人的铁骨柔情,让我们感到在厮杀中不缺失温馨的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有害怕,也有迟疑。很多时候,只是他们隐忍了更多。而正是这种内心“软”的东西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和突破,只是因为我们有情有义,这也是中华民族民族自信力的源泉。
全程紧凑,高潮迭起
“全程无尿点”,似乎这已成为的好看电影的代名词。对于《红海行动》而言,正是一个个热血沸腾的场面让我们神经紧绷,手心出汗。
片头“第一战”:狙击海盗,锲而不舍。罗星的一句“他杀了人,就不能白白放他走!”不能不让我们充满感怀;在接到命令,前往撤侨时遇袭时,在撤完侨民去解救唯一的中国人的路上遇袭时,蛟龙突击队当机立断的反攻战实在是场面壮烈,无论是汽车炸弹还是迫击炮,都不能阻挡我们一往无前的使命和斗志。如果说看爆破手在拆除炸弹时的果敢是一种紧张;那么看蛟龙队员用绳索枪飞檐走壁着实是一种感官享受;还有狙击手顾顺那种气定神闲,战舰拦截火箭炮时各级人员的从容不迫等等,无一不向我们彰显了他们的训练有素和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这些支撑了整个电影的骨架,也是他们代表的中国军人撑起了祖国的脊梁。
勇者无惧,强者无敌
无论如何,战争终究是血腥和残酷的。正如顾顺对李懂说的那样,子弹是躲不掉的。我们能够不惧艰险是源于我们有一颗无畏的心,有一种坚强的意志。《红海行动》处处洋溢着这种无畏和坚强。
即便在无法得知前方会遭遇什么时,队长更是激励大家“打起精神,平安回家”。路遇迫击炮袭击和解救人质营的场面是损失惨重的,也是最感人肺腑的。石头张天德被子弹击中喉咙,无法说话,呼吸困难,甚至脸都被打烂了的情形下,仍然拼命扫射敌人,为战友争取时间;被炸掉手指仍和敌人肉搏的通信兵庄羽,重伤昏迷苏醒以后仍拼着最后的力气也要把联络设备重新装好,给整个队伍活下去的希望;即便只剩四人可以战斗,仍然要拼命抢夺危害世界的黄饼,这又是何等的勇气。。。
好的电影总是给我们带来身心俱舒的爽快体验。电影技术的发展,特别是3D观看,更是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最大程度地融入剧情和场景,体味电影带给我们的“真实”,无论是身体感官,还是内心升华。
而像《红海行动》这样,改编自真实事件(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事件)的军事题材影片,似乎更多了一份主旋律下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在当前国力日益上升的时期背景下,不可不谓是一针“强心剂”,我想在恰当的时期出现这样的佳片,也印证了这种必然性,也难怪票房口碑能如此昂扬了。
由衷希望未来多出像《红海行动》这样的优秀电影,彰显中华民族的自信力。也由衷祝福祖国的海军力量能够继续扬我国威,以鼓舞中华民族在新的征途上愈加强大、走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