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122天,我是来自山西朔州的苑九芬,今天读书内容是《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第二章不溺爱:学会放手,宽严有度的内容摘要。
四、不包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代心理、教育、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妈妈的“包办代替”恰恰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也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灵性和自主发展的精神,由此培养出来的孩子依附性强,没有解决问题和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成年后甚至满了60岁后仍会出现一些儿童时期才有的毛病,比如娇生惯养,任性,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依赖性强,出现心理倒退现象,适应新环境能力差,等等。
“30岁儿童”,指的就是人都长到30岁了,性格却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凡事不能独立自主。
希望妈妈们谨记此话,不再代替孩子完成生活方面的琐事。早晨不再做孩子的“闹铃”,他们完成作业时不再“陪读鞭策”,总之,生活中不当保姆,学习上不做监工,在考试评比、升学竞争时更不要人为地“上保险”。让孩子自己努力付出,在实践中丰满自己的人生,将来才能有所回报。
五、舍得放手,让孩子吃点苦
“放手”去爱,其实就是教给孩子“学会生存”的能力。“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强调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其中,培养个体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必备条件,也是“学会生存”的重要内涵。
想让孩子具有自主性,减少不自信、叛逆等行为,妈妈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自己尝尝。” 这话用在教育上非常适用。父母们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苦,于是想尽办法把所有他们认为可能带来痛苦的事情告诉孩子。当家长们用焦虑甚至严厉的口气让孩子远离“雷区”时,孩子们获得的只是结果和焦虑,不仅无法体验探索冒险的快乐和自由,更无从学到应对危险、坎坷的知识经验。
孩子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能明白许多道理,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体验的机会。
小鸟从小就有飞的本能,孩子也有独立判断成长选择的能力。把自由还给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比想象的更勇敢、更自信,也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