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华
—01—
刘瑜这个名字,很早之前就有听过,她的名字出现在很多作家的作品中,因而对她充满了好奇,对她的文字充满着期待。
而当我拿到《送你一颗子弹》的时候,着着实实像是收到了一颗子弹,把我的生活炸开了一朵又一朵的小花,有时候还会被炸疼。但更多的时候是让我脸红,然后津津有味的继续看下去。
刘瑜最著名的作品是《民主的细节》,而她的身份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在看到个标签时,一个枯燥乏味的老太太形象跃入脑海:肥胖的身体,不修边幅的衣着,走路带风的女汉子。
对于她的形象我想了很多,最后打算从《送你一颗子弹》入手,了解这个大博士的点点事迹。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最好去看她的随笔,而不是她的著作或者小说,因为随笔是一个人最真实的生活记录,也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反应——几年前发生的事情于当时做下的记录,是不可能在事后被修改的,一旦被修改,那就不是记录了,而是偏向于文学了。
—02—
她的文字犀利而又真实。
她的文字犀利到什么份上呢?就是你站在那里正装逼来着,刘老师走过来,“啪”一巴掌把你给拍醒了,然后你开始脸红,开始笑,开始过自己的生活而不好意思再去装逼。
而又真实到什么份上呢?就是她打了你一巴掌,你还对她说“谢谢,谢谢”,还愿意听她接着讲一些可能依旧会让你脸红心跳、窘迫不堪的话语。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在很认真看的时候,突然因为一句比喻而笑的元神出窍、青筋毕突,然后接受她的打击,捂着红红的脸在心里一直说:您说的对,您说的对!
而更多的时候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卧槽,就是这句话!
就是这句我想说却说不出来,我想说却没办法、没能力说出来的话,被她一语点破,这个时候就只剩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对,就是这句话!”
关于友谊,她说:
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能否凑在一起说别人坏话。
是不是很经典!一句我们可能会在闺蜜面前说的话,一个人人都知道但是却不会说出来的话,现在呢?被放在一本书里,直接出版了。
这就是刘老师的真实:这就是我写的,我敢把她发出来,谁谁爱看不看,老娘我不稀罕,哼!
关于身边的牛人:XX多么神奇,他们的大脑像蜘蛛网,黏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而我的打脑就像是一块西瓜皮,所有的知识一脚踩上去,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哈哈,这不就是说的我吗?考试之前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为什么刘老师用很高大上的名词我不会觉得她在装逼呢?一是因为她是一名博士,在学术界的造诣很高,自然会用一些高逼格的词语;二是,她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邻家大姐姐,因为真实,所以不觉得她做作。
她在形容那个很厉害的女同学时讲到:生活于她,光明灿烂,好比一件量身定做的小旗袍,穿的到处服服帖帖;穿在我身上,却是要胸没胸,要屁股没屁股,真实糟蹋了好布料。
看到这样的描绘,你会觉得她是个大博士、大学者、高高在上的专栏作家吗?不会,我反而会觉得:这不就是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吗?
见字如面,这就是刘老师的真实在透过文字和我打招呼。
—03—
她的形容句用的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我还记得其中有对一个小景色的描写,刘老师直接说:风景是那种明信片式的美,自此,不需要其他描写,一下子就让我在脑海里勾勒出那景象了。
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吃顿饭,都要在心理翻山越岭——吃饭时心理的波澜壮阔和纠结拧巴一览无余;
我露出了一个没有偷工减料的笑——一个平铺着的笑脸就在眼前了,其他的任何描述都是多余,却可以看出作者心里的嫌弃和无奈以及其实是出于礼貌才露出的微笑。
卡夫卡就是小说界里的珠穆朗玛峰,我只攀登到50页,就摔了下来——哈哈哈,瞬间笑了,多么真是可爱的作者;
这件事是我生命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精当的比喻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词语,诸如转折点,影响力大之类的,读者瞬间就明白着这件事对作者而言有多重要。
每每看到她的比喻,就觉得一个人的脑洞怎么会这么大?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明明就是一个“就像在烟灰缸里找一条中华,在泔水桶里找一只龙虾,在窑子里找一个处女。所到之处,都是人家嚼过的口香糖,你还必须硬着头皮吞下去,嚼几下,再努力吹出一个泡泡”的学者,多么枯燥乏味而又找不见意义,她却能在随笔中写出如此有意义的文字。这一点真的是令我愈加佩服了。
这就是她的独特之处:始终保持对寂寞的抗拒,用文字来为自己寻得光明。
想想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谁不是“爱一行,恨一行”?刘老师也是,她羡慕那些“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和我们一样。可是刘老师在那个她恨的行业里始终保持着对文字的敏感度和思维的敏锐度。
这是一个不愿意被工作打败而做出努力的人,也是一个人热爱生活的体现。
我们每一个都该具备这种精神:给生活来一发子弹,打在又疼又痒却又不疼不痒的地方,然后,咦?感觉貌似好多了。
—04—
她的通透:不管生活是光明灿烂还是一团烂泥,她都是热爱生命的。
在文中,她称自己是居委会大妈。谁家夫妻吵架了,她去劝说;谁家孩子不爱上学了,她去劝说;哪两个邻居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了,她去劝说。
但是面对厨房的混乱,她实在是无能为力。正是这里让我觉得她是一个知心大姐姐,然而却是一个说话直白的大姐姐,虽然说话直白,却会把自己也顺便说一下。
读刘老师的文章,你会觉得,生活就是生活,除了一团糟和春光满面外,还值得花点时间去寻找意义。
她在《飞跃流水线》里说:别人都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我也可以说成是海阔凭鱼呛,天高任鸟摔呢!
在《一个人要像一只队伍》中说:适应孤独,就像适应残疾。
这句话很常见,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出于刘老师之口。
她对于孤独的思考:年少时,觉得孤单是件很酷的事;长大后,觉得孤单是件凄凉的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让她不成为一件事。
她说绝望:人有时候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她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
当我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就像是看到一个天天穿着睡衣乱跑的室友,突然有一天穿上一件精致的小黑裙出现在我的面前。除了惊叹她的美,还会感叹:那个穿睡衣的是她,这个穿小黑裙的还是她。
这就是人的多面性,我们每一个都是活在多面的世界里,表现出来的也是一个多面的人。希望我们有穿睡衣的自由,更有穿小黑裙的权利。
—05—
世界上的女性分为三。
第一种是在任何场合都很精致的女人。她们去菜市场也会画上淡妆,在家里看书也会穿着得体,不会在外面吃零食,更不会穿衣不得体。不管在哪里见到她,你会觉得被尊重,被爱戴,也会被她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感染。
第二种女性,是不修边幅的女人。在家里穿着随意,在外面也不太会注重形象,别人的评价她不会在意,对生活貌似也缺少应该有的热爱和浪漫。你与她说起最新款包包,她会说:拎着这个袋子去菜市场不方便。
第三种女性,是上面两者的结合。在外面衣着得体,侃侃而谈,得到尊重;在家里,以休闲为主,却也懂得热爱生活,会给家里的花修一下枝,会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坚持健身。
我羡慕第一种女性,却做不来,或者说心里有点抗拒,在很多时候我会还是想拥有更多的舒适。我不喜欢第二种女性,觉得那是对人生不负责任的态度。而第三种,是我欣赏的,也是我向往的。
我想大多数女性都是第三种。
刘老师也是第三种。
她在给女儿的信中写到: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
这是一个好妈妈,是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的母亲,并且给予孩子最多的自由。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这是刘老师给予她女儿的祝福,送给大家,送给自己。
通透而又温暖,这是刘老师的人生态度;犀利而又留有余地,这就是刘老师文字的特点。
如果有时间来读一读,生活也许真的会炸出一点花哦!
往期小书评:
亲爱的,感谢你能来。我是月华,一个渴望和你共同成长的姑娘。
于我而言,你的点赞和关注比打赏更重要。来,我们一起加油!
以后每周六都会写一篇小书评,慢慢感悟,慢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