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历史文脉”酿造文化振兴“悠远醇香”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脚踩坚实大地、仰望历史星空,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恰如有源之水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让我们循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汲取继往开来的澎湃力量,化身“酿酒人”,汲取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酿好“文化振兴”这一碗“佳酿”。
取传统文化“优材”,在“细磨慢研,量质摘酒”中保护文化根脉。“粮为酒之肉,水为酒之血”,要酿出“文化振兴”这瓮醇香浓郁的“好酒”,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品质优良的优秀传统文化“原料”。当下,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网络文化”“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发展难题,更应主动捡起传统文化这本“活教材”,树立正确政治导向,充满自信迎接挑战。同时我们更应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精髓,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食粮”,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遵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扎实作风,秉承“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为民理念……不断充实自我,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进步元素”,成为传统文化最坚定的追随者。
师匠人之艺“陈曲”,在“严控精育,酿出香醅”中品味文化清香。曲为酒之骨。对于文化振兴而言,匠人之艺就如同酒曲对酒一样关键。匠人之艺其中沉淀的“精益求精、创新突破、薪火接续”的工匠精神可谓酿酒过程之中充分发酵的“酒曲”。改革开放以来,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从中国“天眼”到港珠澳大桥……一个个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一个个新时代能工巧匠的精工细作、突破创新,让“中国创造”走上世界舞台。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之栋梁,我们既要在自身工作中传承工匠精神,也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做好人才教育工作,在对“后浪”的教育中,以身作则,向他们讲述“工匠”故事,言传身教,教育青年一代赓续工匠精神,促使他们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凝聚亿万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育创新精神“强技”,在“入池发酵,文火慢蒸”中激活文化生命。心血凝甘露,酒香心也甜。酿酒的选材是第一位的,而酿酒的技艺也是不可或缺的,方法用对事半功倍。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到达提高质量的转折点,只有创新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文化创新不是复制模仿、照单全收,而是吸收外来文化所长,补自身文化所短。我们应争当文化“创新”者,既要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又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举办“国际友谊日主题对话”“文化交流节”“国际友谊赛”等活动进行文化交流融合,吸纳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还要用实干与可靠的技术、发明来扎扎实实地解决产业技术突破的瓶颈,才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最佳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汲取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酿好“文化振兴”这一碗“佳酿”,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