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海》上周在国内上映,票房并不成功,片名予人惊险刺激的期待,九十分钟下来,却发现:剧本方面,情节设计过于简单;演员方面,表现乏善可陈,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实在有限;制作方面,恐怖气氛基本靠音效营造……实在无甚可圈可点之处。
即便如此,我依然想分析一下片中的人物对比设计,因为剧情简单,更显出了人物设计的重要性。
故事梗概:丽莎和凯特相约出游,冒险潜入海底观鲨,却遭遇一系列惊险,最终丽莎一人得以生还。
1
先说这两个人物的对比设计。
丽莎和凯特是两姐妹,却外观完全不同,一个是金发一个是黑发,一个穿黑色长裙,一个穿白色衬衣,在海底时,两个人的服装也有明显的区别。
这样的设计当然是有道理的——让观众能轻易地辨识角色,尤其是在海底光线昏暗的场景中。
这种对比鲜明的服装设计在电影中常用——夜幕下的打斗场面,一般会设计对比鲜明的服装,或者,一正一邪两个角色,中国导演一般会让他们一黑一白,打斗场面时,黑白旋转,越来越快,如同动态的太极图。
丽莎和凯特的个性完全不同。凯特是冒险型,疯狂、大胆、及时行乐、烈火性情;丽莎呢,保守、怯懦、墨守成规、思前想后。
这样的设计,可以引发她们内在的冲突,而又因为她们内在的冲突,而进一步加剧外部的冲突,这对于身处幽闭环境中的两个角色,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假设另外一种情况——如果这两个人物是另一种设计,借由分析,让人物设计的真相越来越清晰。
2
先假设,凯特像丽莎一样保守。
首先,她们不会深夜两点跑出去狂欢,也就不会遇到哈维尔和路易斯(注意看这两个男人,也是明显的对比),然后也不会有海底观鲨的冒险举动……当然,不会有后续的故事。
如果说因为其它机缘巧合,这两个同样胆小的人一齐潜入了海底。
凯特与丽莎一样胆小,铁笼跌入海底时,两个人就会叫成一团,可能很快就会死亡,故事也就没办法讲下去了。
如果凯特胆小,她就不会独自离开铁笼去寻找信号,冒险与船上工作人员恢复通讯,也就不会发生被鲨鱼追逐的危险。
如果凯特不出笼子,两个人的生存机会到底有多大,很难说,但是故事一定讲不下去。试想,两个呆在笼子里的呆瓜,除了回忆往事互诉衷肠外,大概也就只能坐等上面来救星了,生存的机会,也就大大降低了。
正是因为凯特的大胆勇敢,以及对丽莎单纯的喜爱,才让凯特做出一系列冒险举动,为自己带来死亡的同时,也为丽莎带来了生机。
3
再假设,丽莎和凯特一样勇敢无畏。
假设片中的丽莎和凯特是同样的个性,追求生命的辉煌灿烂,喜欢生命的极致美感,喜欢挑战无限可能性,这部片子可能会进入脑洞大开的境地,会更有观赏性挑战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撒出去收不回来的局面,那样对编剧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如果丽莎和凯特一样开放无畏,可能都会选择和男孩一起潜水,那面临危险时可能就有了更合理的处理方式,两个女孩的故事,就变成了两组人的故事,可能是一个在海底生死存亡之间,一个在船上惊慌失措,镜头在船上海底两头跑,故事的紧凑性大概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丽莎没有那样懦弱,当铁笼跌入海底时,她没有那么惊慌失措,她的氧气消耗就没有那么快,凯特的行动紧迫性也就不会那么强。如果是这样的话,故事的冲突性就没有那么强,情节和人物的张力也会小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个性相同的人更容易一起出游。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有两个冒险个性的人,才会做出潜海观鲨这样的无畏决定。
还好,这部片子给了她们姐妹的关系,而丽莎又刚刚失恋,使得她的一切反常行为都有了一个合理的说法,但是当面临极度危险时,人的本能反应条件反射开始表现,丽莎只能是坐等帮助的那一个,而所有丽莎英勇救回凯特的行为,只可能是幻梦一场。
《鲨海》这个海底里的故事,其实和《生化危机》太空中的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有限的人处于极度逼仄的空间里,基本没有外部场景,没有外来人员的加入,对于这样的影片来说,人物设计就格外重要,《生化危机》中的各个人物当然也是不同的性格特征。
剧本的核心就是冲突,第一幕引发冲突,第二幕解决冲突,第三幕结束冲突。冲突总是来自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如果只是单纯的外在冲突,势必会让故事可看性少很多,所以才会总是有人物的不同个性设计,就算是《荒岛求生》那样的独角戏,也会设计人物内心的冲突,左脑的我和右脑的我总是在不停地争论,故事也得以能够继续讲下去……
《鲨海》虽然并没有多少可看之处,其人物设计却是很典型的,分析起来也更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