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虽然说了读书的好,但其实,我并不怎么敢确认自己读书是对的、有多么好、多么光荣了不起。凡事都有两面,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进入中年后,尤其怀疑:终于引导着自己成为一个儿时理想中的书生,那么我的生活到底是好了一点,还是坏了一点?
我好像是知道了不少事情,但这些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呢?都是自己无能为力的事。以有涯之生操无涯之心,以小草孱弱之绵力试图担栋梁之责任,意义何在?
我是真的变得聪明智慧了,还是因为书的浸染,便与现实有了隔膜,处事傻傻的还自以为无比正确、聪明智慧?
我在书中纵横上下古今,却没有学到什么实用的技能,反而更加沉浸于内心世界而愈发孤僻,生存能力急剧下降。搜遍周边,一介书生以何谋生?开个忽悠人的培训班儿?自己还没研究明白呢,要去误人子弟?放得下良心和体面吗?有时特别羡慕人家烤羊肉串的,咋地都能活,天不怕地不怕,拿得起放得下。
不过近来我还是常常警醒自己:尽量不要把自己读成傻子。不用往远了说,身边这样的人还少么?我不认为自己有文人相轻的缺点,因为那多半是嫉妒人。我不是这样的人。但还真觉得有的文人挺招人烦的。或许,我本人就是这样一个。
以读书为日子,也会像喝成啤酒肚改变形体一样,天长日久地浸透思想,也会陷于自我虚构、自以为是,使精神结构变形。
很多人因此变成了“自信的傻瓜”——顽固认为自己行的对的;变成了“专业的傻瓜”——只知道专业内那点事;变成了“聪明的傻瓜”——头头是道却无一点操作价值;变成了“高超的傻瓜”——学到的是永无用武之地的“屠龙术”。
对这些读书人,“书呆子”?那是尊称,“迂夫子”?那是尊尊称。还是叫做“傻子”比较确切。我就是这四种“傻瓜”的结合体,而且我总结得还不全面。比如还有夸夸其谈炫耀学问而不知道自己本无知的傻瓜,以为学问有多么大的功效而实际完全可能屁用没有的傻瓜,等等。好在我自觉不是这些类型。
基于这一认识,我虽中年,仍图改变。
不要以为读书数量有多大用。信息爆炸,生命有限,选择是王道。一篇有质量、有效用、醍醐灌顶的精彩短文,抵得上百万字的无稽之谈、无用废话、无病呻吟。衣柜里那一摞摞图书虽是心血流过,但既已沉入血液,不留恋也罢;束之高阁,重新开始,轻装上路,前方会更美丽。
不要以为读了很多书就有很大用。信息爆炸,还造就了一个“增量干掉存量”的新时代,对你旧有的储备,容不得你念念不忘,容不得你沾沾自喜,容不得你固步自封。你已经具备的,基本都没啥用了,就跟大学那点东西在社会上几无用处一样。你必须向前看,走进陌生的领域、走进实用的领域、走进实践的领域。
时代在变,逼迫我们必须跳出曾经熟悉的安乐窝、不切实际的风雅颂、无能为力的大布局,再次尝试在新的知识大潮中冲浪的惊险刺激,有意识地向科技、经济、哲学、心理学、跨学科等这些新领域、或具体到金融、IT、建筑等这些新技能迈进,指导职业生涯转型;或者安下心来,认真学习比如怎样跟孩子交流、健康生活需要什么、怎样获得心灵宁静等等这些自己可以量力而行的实用知识,向如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转向。
我曾经有10年完全素食生活,闻到肉味都受不了。现在想来原因很简单,也很荒谬。小时候扁桃体发炎,母亲心疼我,从邻居家借了一只鸭子,我贪心地把一整只鸭子全干掉了,吃到恶心,从此就自以为不能吃肉了。后来慢慢调整心态,现在就差人肉没吃了。
读书也一样,不要以为自己不行,不要被个人的好恶和对陌生的恐惧束缚思想的奔放,任何领域,你都是可以涉足的,只看你想不想。你的潜力常常超过你的想象,你行的。
我其实更是在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