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白居易。 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宋·江开
薛宝从娘胎里带来一种“热毒病”,需要用“冷香丸”来治,然而,薛宝钗的冷心冷面却又如何呢?果真这样吗?
八面玲珑的凤姐对薛宝钗的评价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千人千面,每个人心中的宝钗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吧。
然而,若我们从宝钗的原生家庭去看她,就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的蛛丝马迹。她出生在商人世家,自古以来,商人把利益看的最重。宝钗的“心冷”是利益熏陶出来的,凡事互利互惠才做,不然,就自保。
宝钗表现“心冷”最为突出的事件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金钏是王夫人的丫鬟,因与宝玉说了几句玩笑话,被王夫人听见,要撵出贾府配个小子,谁知道,金钏是个烈性子,投井自杀了。而王夫人面子过不去,不知道找个什么借口,忽悠众人。
于是,宝钗就来宽慰她的姨娘王夫人,听听宝钗说的话,“不过多赏几两银子发送他”。一条鲜活的生命,在商人眼里就只抵几两银子。在宝钗心里,能够用钱解决的事情那就不是事儿,包括人命。可见,她的心是如此之冷。
这与她商人思维离不开,凡事考虑利弊,通过这次宽慰王夫人,又赢得了王夫人的器重,与贾府的核心关系又进一步。
“丫鬟”便是古代封建社会典型的产物之一。在古代丫鬟是下人,是主人家的私有物,就像物件牲口一样被供人使唤、奴役、随意买卖。
古代丫鬟,她们的命运其实从不在自己手中,而是在她们的父母兄弟、在当权者的手中。她们就如同风中的飞絮一般,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命运,风吹到哪里,她们就飘往哪里,半点由不得自己。可悲可叹!
宝钗是主子,金钏是丫鬟,阶级等级根深地固,宝钗受得就是这种教育。
还有《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说薛姨妈因为尤三姐殉情抹了脖子,柳湘莲又不知去向,正自伤感。
这时薛宝钗走了进来,薛姨妈便告知宝钗说你珍大嫂子的三妹妹自刎了。宝钗的反应极其地冷淡,小说写道: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儿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辛辛苦苦的,回来几个月,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看着无理似的。”
宝钗比她妈妈还世态炎凉,死的死,走的走都与她无关,死的人,走的人,都不能为她所用。还是自家的生意要紧,那些干活的伙计还是要酬谢的,来日方可再利用。
宝钗真够现实的,生活的真相看的一清二白啊!
不难看出为什么香菱不拜宝钗学诗了,而拜黛玉为师,是因为宝钗毫不客气“我说你得陇望蜀的”拒绝了。宝钗带香菱到了大观园已经很不错了,还要向她学诗,她嫌麻烦。
宝钗的冷心冷面是属于自保,与众人保持适当距离,以免是非多,嫌麻烦。
总而言之,庆幸自己出生在新时代,人生自由,如果出生在封建社会,说不定也是一个丫鬟,生死是半点不由人!
新时代女性真好啊!
春风吹绿百花艳,巾帼映红半边天!
请继续关注《一曲流水红颜寞》,品红楼人生百味,春风化雨,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