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哭,哭累了就停了,就睡着了!”
“不能让她紧哭,会哭出肺炎,还会没有安全感!”
这是近两个月带虎妞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那宝宝一哭,到底大人要不要抱?
不管人家抱不抱,反正我家虎妞是一哭就抱,一哭就哄的那种,可谓是整个月子都没怎么离过手。
但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作为育儿团的我们是“人仰马翻”,媳妇月子瘦得脱了形,娃她姥姥也累得没了脾气,当然我这个奶爸也瘦了好几斤,可谓是一个虎妞,干翻了我们仨。
但可能也是我家虎妞这样,因为她是个高需求的娃,从出生开始,一不得意就大哭,饿了、尿了、被惊吓了及其他不舒服等等,中间没有过渡,或者上一秒还陪你笑,下一秒就“翻脸”,一哭就是“撕心裂肺”,哭到她娘心坎里的那种,所以每次媳妇都心疼心痛的要命。
所以两个月下来,虎妞虽然爱哭,但没怎么听到哭,左邻右舍都说没哭。那可真是她妈妈和姥姥一分一秒实打实抱过来的啊.
所以带娃真的不容易,在此谨向两位伟大的母亲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但看到两位母亲被累得“七仰八叉”,我总是疑虑,是不是我们带娃的方式错了?
让她哭,千万不要一哭就抱,这样后期很难带。
我们身边大多数过来人都这样说,但也可以理解,在过去,大家为了生计整天忙乎,特别是农村忙农活,孩子不就放在箩筐里让他自己哭吗,没有呵护的那么金贵,基本物质都保证不了,更别说是精神需求了。
所以说的人多了,我也渐渐倾向于这种,总是自问,是不是我们带得太娇贵了,以至于别人一人都能带下来的娃,我们仨都累倒了。
不懂就去学习,上网找答案,一看发现美国精神分析师协会主席杰瑞姆·布莱克曼之前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时称,人在出生后第一年是最重要的一年,婴儿出生一年中如果哭泣不能得到及时回应,那他就无法发展出对周围的人和世界的信任能力。
幼儿在生长初期,哭泣是宝宝与妈妈沟通的唯一渠道,这是不应忽视的信号。
孩子在爱中成长,才能有巨大的心理能量。
一个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是其心理成长的第一支柱。不管今后他碰到什么困难,都会努力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
原来娃娃哭闹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呢,像如今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很大一方面原因和小时候有关,说不定你就是那个哭了不被重视带大的娃。
心理学家还说了,我们一直推崇的“手里握冰,穿着内衣在雪地里奔跑,以此训练孩子的意志力”“一天三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要早睡早起,早上起不来的话,就开着大灯,养成秒醒的习惯后就好”等等以为很经典的育儿法,其实都是荒唐至极的。
所以最终科学的定论是,放任婴儿哭泣并不能造就懂事宝宝,只有充分满足婴儿情感需求,才能收获健康儿童。
回头想想,很多过来人宣扬某种教育、育儿理念,并不是因为这个理念真的好,而只是他自己比较喜欢这个理念而已,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挺有效果罢了。
比如以前农忙时,农人没时间照顾婴儿就让他哭,结果婴儿就乖了,安静了,农人颇有心得,以为这个方法好就到处宣传。
或者之后他又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打着打着打出个大学生,他就以为这就是成功学,到处和人说,左邻右舍就跟着信了。
到如今,这种“伪经验”就不能信了,心理学上说,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不同,发展特点和发展速度各异,不能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来应对没每天千变万化、不断成长的孩子。
就光几个月大的宝宝,他的哭法都有好几种,都在表达不同需求,你能说就一概而论吗?
所以,宝宝哭了到底抱不抱?
当然抱!
给婴儿足够的爱,给成长中的儿童足够的爱和尊重,这才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障,我们才能带出一个棒棒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