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你怕什么?
01-11 00:58
阅读 818
古代名医说解“癌”
从“癌”字本身来讲,属于象形会意字。首先,“疒”为象形、会意,甲骨文图文表达的是人的“病态”,因疾、病等而躺着的样子。“癌”在古代最早读做“yán”,即“嵒”的音。大道至简,字如图文,就是因积而压而“疒”的状态。关键在于积压的是什么?《元包经· 困卦》曰:疒罹(lí)于忧。《玉篇·心部》:忧,心动也。《淮南子·原道》:忧悲者德之失也。这是“癌”的根源。疒罹于忧,忧积而郁结,郁结久而成瘀,而生异变,即成“痈疽”,也就是所谓的癌、肿瘤。
“癌”字最早见于南宋名医杨士瀛的《卫济宝书》。岩、嵒、癌在古医书为通假字,皆读(yán)。他在《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中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其形如“嵒”,这不就是现代显微镜下看到的“癌细胞”的样子吗?可见,古代名医皆具神通本能,故可见病像,又能见内在病理。就像古代没有显微镜,却可以如此精确地描述经络一样。
《卫济宝书》对于“痈疽”为“五发”:一曰癌,二曰瘭,三曰疽,四曰痼,五曰痈,描述得非常清晰,而且有配图。书中将此类症状的成因描述为:“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引起阴阳失衡、脏腑失调,产生气滞、痰饮、血瘀等,留滞于人体,形成积、留(瘤)、岩(炎)”。至今,台湾称癌症还是叫做yán症。
《黄帝内经》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淮南子.人間》:「夫積愛成福,積怨成禍,若癰疽之必潰也。」也作「雍雎」。
《难经·论五脏积病》中将肺癌称为“肺积”;《金匮要略》中将胃癌称为“噎膈”;《圣济总录》将肝癌称为“积气”等等。
由此可见,“癌”也是缘于“忧”,起于“郁”,因忧积而成郁结,郁结而瘀,故生变异,变异实为“积毒”流泻、蔓延,继而生而发,续而扩散。
总而言之,“癌”的实质也是情志病、神志病之类,根源还是在于精气神的“神”,在于心神、魂魄、意、志。而现代医疗都在物质肉体上治疗癌症,明明是房子里的人病了,他们却煞有介事在敲打、拆、修房子,岂不可笑?又怎么能治好病呢?所以,他们将癌症称为“不治之症”。不治之症?心神的病症,我就不给你治,我就治你的肉体房舍,精神层面你忧郁,我告诉你你是晚期,也告诉你没有特效药,这个是绝症,是不治之症,让你恐惧上加上恐惧,忧郁上加上忧郁,大家又无知的关心你,卖房子卖地借钱为你治病,不治都不行,患者又怕伤了亲人的心,患者治疗只是为了满足家属,家属花钱,也只是买个心理平衡,不落埋怨,我们尽力了,至于对病人好坏死活又有几个人考虑,都怕落下埋怨,几个人敢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什么是癌症?什么原因得的,谁能说清楚人体,病因,怎么才能解决当下癌症的问题?没有几人考虑。
其实癌症就是心情的问题,改变心性,不再贪嗔痴慢疑,大爱无疆,慈悲为怀,正心正念正能量,癌症即会消去。中国每天有一万人患癌,一年三百六十五个家庭,经济上返贫,精神上恐惧,癌症家庭三年一千多万?健康是个金矿?一个大的产业?还是人类在生死关头的危机?健康真相一但公开,人人无病,有的人担心,制药厂怎么办,医院怎么办,保健品怎么办,其实今天人们首先应该想的是患者怎么办,人心的贪婪才有今天的天灾人病,再不挖掘中医文化,人类有钱而要无命花,古人在中医中,早就写的很清楚了,一切疾病,皆由心生,上工守神,上医治未病疗人之心,心正人又何来疾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从何来。 中毉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