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数字化
2、PFK找出重复性工作的环节
3、哪些领域可以为我们所用
4、要注意哪几点
5、争议的地方
前几天带妈妈去一个餐厅吃饭,因为这个店只支持扫码点餐,全程都是在手机里操作:看菜单、点餐、取号,之后再把餐盘还回去。妈妈说,如果餐厅都这样了,出门连饭都吃不上呢。确实,当年不会用支付宝微信的人现在已经感觉到寸步难行了,而科技发展之迅速,也不仅仅满足于只会用支付宝和微信。在我们看那些被落在我们后面的人的同时,我们也同样被一批人甩的远远的。这就是数字鸿沟。
未来不会因为我们不懂,就不会到来。
我的朋友豆子就在做数字化创业,他跟我提过很多年的新基建、ai赋能,但人们总是愿意理解自己已理解的东西,面对生涩的词我便总是偷偷转移话题,直到那天我去他创业的小屋。不到9平米,又热又小,我一边吃着冷面,一边看他和他的队友在白板前激情洋溢的给我讲他们在做什么,我才听懂了一点,原来豆子在做的事,是这么牛逼的事情呀。
是的,这篇文章从夏天就开始陆陆续续写,“数字化”课题太大,自己理解尚浅,不敢妄言。不过,有日本的一分钱也要先赚到的理念,窥得一些对品牌设计的益端,整理出来也许能够为“设计基建”的发展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数字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从业务流程来看,数字化转型对行业能够带来以下价值:(1)IT系统快速迭代,提升业务敏捷度;(2)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3)延伸产业链长度,扩展服务环节。
数字化看起来那么高深莫测,其实通俗来讲就是“收集、统计、分析”这样的一系列动作,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和环节。它能做的实际上只是把人类需要重复劳动的部分,把原本看起来要劳民伤财很久的事 ,变成一秒钟的事。这很像精益生产里的那声“咔哒”声。(精益生产里有讲排除浪费有一个“拧螺丝”的故事,只有拧到那个“咔哒”一声才是有价值的,其他的都是废动作,应该排除掉)
那么 如何才能找到重复劳动的部分?
二、PFK找出重复性工作的环节
(PFK是将看不见的业务通过看板描述出来,实现可视化并进行改善),我们可以筛选出重复性工作环节,用系统替换人力资源投入,跟企业系统打通。
严格的pfk需要有理想时间和实际时间,按日期一丝不苟画成海报,很繁琐。我把自己整理的“符号创作流程8部法”放上来,做一个简单的示意。这里有8个步骤,其中2、3、4的预判阶段、找参考阶段、私有化和拼图阶段里面的部分环节是可以有系统替代人力的可能性(表格中标红部分)。
所以,如果想应用数字化管理生产模式,就要先找到重复性工作,这就需要把所有工作流程整理出来,从中找出哪些是系统可以替换的。
三、哪些领域可以为我们所用
1、海量参考一键搜
我们列出来找参考的所有方向,在已经建立好的强大素材云中一键搜索,(目前公司正在开发智能搜索云,把外网常用网站一键搜索,不用一个个网站打开搜索。)当然,内网的价值会更大,公司内部近百名设计师,平均每人有几十个G的优质参考素材,这些素材是经过筛选的,若是能够分门别类,一起搜索,这个效率的提升不敢想象。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个,智慧的搜索会在一次次搜选点击中,变得更聪明,更懂我们的喜好。但同时,需要科学的分类和持续的打标签的工作。
2、符号创作、卡通角色创作、产品设计
这些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私有化,1+1两个元素融合碰撞可以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效率并增加更多融合可能性。这将大大缩短试错的时间,只要输入简单的数据,就会有自动匹配的N个方案,也可以随机变换。举个例子,2018年5月我们公司去日本三得利公司拜访,就见识过他们自己研发的一款软件:
数据打进去,计算机自动做各种设计,包括瓶形的变化和瓶身上的纹样变化。三得利在这万种变化中选择产生出的某个打动人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具有高效率性中的偶然性。他们也提到了设计师本身的设计工作就很繁重,还有沟通等事项,所以效率就变的很重要。那是2年前,日本就在应用的设计软件。
我们创作卡通角色时为了让角色更有戏剧性和冲突感,会把某个局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放大,如果有了相应的软件,输入数据,计算机自动生成,我们来做判断。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越多的样本,成果会越精彩。
3、智慧门店
传统统计的方法:门口画正字,多少人浏览、拿起、放下,我们需要人力去统计,哪个产品摆了一个月无人问津,通过统计我们知道哪个货架从来没有人走近,那就说明那个货架位置不合理;哪个产品很少有人问津,就可以直接下架。
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摄像头,针对现场的场景,我们获取数据或行为并记录,根据记录的方式再做后面的决策从而促进销售。
可以分析出在哪个地段,放什么行业的广告,什么样的广告会更有销售力;监控外面顾客流:经过人数、注意率、进店率。节省为了录制改善前、改善后视频,十几个小时的人力计算成本;通过计算顾客最佳动向图,在重要的位置放重要的产品;还可以监控货架:分析出最不受欢迎的产品,优胜略汰。实时调整货架。比如顾客拿起了中华牙膏,放下又选择了田七,这个过程会被记录下来,发给中华,中华那边就会去研究为什么选了竞品,从而改善包装或产品。
我们说ai是替代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采集数据、记录、分析,这些动作从人力改成机器去做,这就是自动化部分,节省了时间,提高效率。
不过要注意的事,现在是第三代的数字化发展阶段,已经发展到模式数字化而不仅仅是流程数字化。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用好这个工具。在很多领域要“打通壁垒”和“构建闭环”。
未来,我们的提案,最后会附上我们的大数据算法,这套设计方案投在哪里,会提高多少的销量。数字化一方面辅助决策,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生成学术报告供后人使用。甚至未来可以实现的内容自动化生产系统。
四、要注意哪几点
当你还在吭哧吭哧做画面的时候,为了一个字体或者颜色纠结,数字化计算已经算好了什么样的画面购买率能够提升50%,哪句广告语最打动人,在哪个地方的广告位最有效,顾客被什么样的包装吸引从而购买…是不是很恐怖。在算法的世界里,不需要别人的指指点点,直接给诊断,并且这个诊断是有大数据支持的。设计师不用纠结怎么迎合客户的审美,什么样的门头能吸引多少人?而是研究通过从哪些角度去测算、统计,整理,为数字化做准备。
还有算出顾客的喜好之后,是迎合喜好还是坚持品牌资产的积累?因为我们讲顾客是迷茫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客户需求只有购买理由,不能因为你看到近期顾客喜欢国风,就一窝蜂的国风潮吹起来。风潮过后,企业除了赚点小钱又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迎合大战吗?
我想说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品牌,而不是被工具带着跑,算法只是工具,辅助决策,让决策更精准。工具可以让我们未来的工作减少大量的废动作,可以集中精力思考研究更重要的事,并且把它做透。而研究的算法就更重要,如何算,得到的判断更有价值。这是我们的竞争力。
1、需要有强大的基础元素录入:数据的丰富和多样化,让分析结果更准确,减少错误率
2、从什么维度算才是核心竞争力:我们看到的是输入数据,生成结果,人们选择自己要的某个结果。那么电脑里要输入的数据,也就是计算的纬度和方式方法。当然,市场上也有一些据说是通过算法作出的一些包装,产品名和画面都是通过算法算出来的,是最受顾客欢迎的,我看了一眼他们的成品,说实话,很无感。因为能算的又不是你一家,怎么算?从什么维度来算,就是重中之重了。是核心竞争力。因为这些算法只是工具,那么尽快的总结和研究出怎么算就变的尤其重要,因为市场是不会说谎的,是骡子是马,跑一次,就知道算的准不准了。以后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拼的就是谁的底层数据多,谁算得准,怎么算,从哪些维度……
3、判断很重要:机器能够一夜之间生成千万种方案,但究竟哪个方案是可行的呢?还是需要人判断。深厚的经验和常识,还有作为人的感性部分。这些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4、不断的学习迭代:几年前我就用过一些类似鲁班的网站,美名其曰让设计简化成为了“输入需求”和“选择设计”的简单过程,因为没有迭代更新,使用起来一点都不聪明,停滞在一开始的水平。
5、数字化平台必须要结合企业方法: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到的“道、法、术、器”,其中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只能算做“器”,是工具是一个产品。如果脱离了企业的价值观(道),企业的原理、原则(法),工作方法(术),单纯的“器”是无从谈起的。因此,数字化转型需要内部人士和数字化外脑的通力合作。
五、争议的地方
当然这个算法,也存在争议,有这么一种说法,未来我们看到的同一个苹果,可能都是不同的价格,因为它会根据你的身份消费层次来定价,这种主观被定义的现象是否让“看人下菜”成了合理化?以及在大数据下人们再无隐私可言,都是存在争议的地方。
事物是双面的,我能看到的是数字化在品牌设计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设计基建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迭代更新,希望数字化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也让未来的设计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至此,感谢豆子及团队anna、胖子等成员的科普及探讨,终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