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发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很多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当学生想“半途而废”,老师应该如何对待呢?这两天,我班的小越正为此事闹情绪。
最初确定课程选择时,说到笛子,小越高高地举起小手,眼睛里满是好奇和激动。于是,他练习了一个学期的吹笛子。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在班里举行的联欢会上,小越表演了一支简单的曲子。
新学期,四年级又新增了航模、书法、国画等几项课程,但学校有规定,葫芦丝、笛子、手鼓等乐器班保持原有学生,以便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班主任李老师在班里刚做完宣传,小越又高高举起小手:“老师,我不想学吹笛子了。”李老师当机立断:“不行,学校有规定,笛子班保留原有学生!”
李老师话音刚落,小越的脸立马乌云密布,接下来,他开始拿他的脑袋撞击桌子,以示不满。
怕小越极端的行为撞坏脑袋,我悄悄跟李老师商量:“要不给他另换课程?”李老师管理学生一向很严格,她说:“等等再说,不能惯着学生。”
第二天校本课程就要开课,下午,李老师给学生讲注意事项,我刚好也在教室,有几个孩子告诉我们:“小越不想学吹笛子,用铅笔扎自己的胳膊。”我跟李老师商量:“看来小越实在不愿学,那就给他另外换个兴趣班吧。”李老师说:“好,等会儿我跟他谈谈。”最后,小越去了经典诵读班,他的状态也恢复了正常。
有时,学生的选择难免与学校的某些规定发生冲撞,与班级的班规产生矛盾,面对个别学生的极端行为,老师们还需灵活处理,听听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像小越这件事,强迫孩子再回到笛子班,很难想象他会不会做出更自残的事来。只有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