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诗经密码》作者:刘蟾
话说郑庄公平定了国内的叔段夺位之乱,然后又接回了母亲武姜,瞬间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高大起来。没办法,不明真相的大众总是最容易被忽悠的,他们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只能跟着国家的大风向倒啊,所以结果就是更加愿意依附郑庄公。
从郑国开国国君郑桓公开始,到郑武公,郑庄公这三个人,都实在是太牛了,他们都深得老百姓的喜欢和爱戴,被称为郑国三公。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能抓住历史机会。在连续灭掉了几个小国家之后,郑国一下子成为了诸侯国中的强国。但是天下的人们也都在看,看到什么?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郑国从建国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外扩张,以仁义的大旗换取民心的支持,在斗争中又不惜用各种手段和计谋,它实在太罔顾礼法,不要脸了!
这样的对手绝对可怕,它这样不断的扩张,那就隐隐的对大家都形成了一个危险,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要打谁呀!
其实郑国这样的崛起,不仅让诸侯国开始觉得恐惧,甚至连周天子都深感不满,你发展的这么快,你要干什么吗?
周平王对郑国的不满早就在郑武公的时候就有了,历史上记载,郑国打下虢国之后,周平王就把虢国的国都“制”,也就是上次咱们说的虎牢,以及京邑赐给了郑国。这两个地方咱们刚说过,是武姜都想讨来给自己心爱的小儿子段做食邑的地方。
郑国公当时还迁都到了京邑,并对这地儿大肆修建,而且,他修建的规格呀早已经超越了应有的级别,超标了,违背了周礼对诸侯城邑的要求,是得意忘形呢还是得志猖狂呢,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那到底如果超标的呢?按照《左传》的记载,地方超过了百雉就是违规。百雉是古代专门用来计算城墙的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就叫做一雉,百雉的长度就是300丈,大约就是一千米。
百雉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笼统的,《左传》的目的是形容它很大。但是根据出土的情况来看,当时京邑的面积至少达到了八平方公里,这在当时绝对算一个大城市的面积了,在伯爵诸侯国的城邑中,这肯定是违章建筑呀,因为根据《逸周书·作雒(luò)》中的记载,周天子的天子之城洛阳合算下来也才方九里,大约不到十平方公里,所以,郑国这绝对是违背礼制的规定了。
这让周平王感觉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就把这个地方给收回来了,这时候郑武公自知理亏,也就没敢拒绝,就把京邑还给了周平王。
郑武公在这么短时间内打造了一个京邑,就已经令诸侯们佩服郑国的实力了,但是他的儿子郑庄公在营造国都新郑的时候,就更加夸张了。
新郑的城墙,周长竟然长达45里,这实在令当时诸侯和周平王担忧恐惧了!在当时,郑庄公也继承了他父亲郑武公的官职,辅政卿士,咱们说过,这个官职基本就是后来的宰相,也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级别。
所以郑庄公还得两个地方跑,每年有一段时间在洛阳当总理,辅佐天子处理政务,然后再有一段时间回到郑国当诸侯的国君,真是能者多劳啊!
郑庄公这种兼职的状态持续了很久,为此郑国老百姓还自豪地创造了一首诗《缁(zī)衣》来赞美自己的国君是多么多么的牛。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guǎn)兮,还,予授子之粲(càn)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这首诗被收录在《诗经·郑风》中。缁衣,就是黑色的衣服,周朝时的官服基本上都是黑色的。粲,就是新的衣服。诗的大致意思就是:这官服您穿的真合体呀,不要怕,破破了我给你缝新的,您去洛阳上班,回来我再给你一件新的。
这首诗用的是寄物言情的方法,通过侧面对缁衣的描述来赞美国君的伟大,表示对国君工作的支持。
不过,你这诸侯国的国君做得再好,也不是天子呀,当你的光芒遮住了天子的时候,那也肯定会使天子生气不乐呀!天子他也是个人,也是有气性的不是。
其实在周平王刚刚东迁的时候,虽然没有办法只能依靠郑国的支持,只能忍气吞声,封郑家的人们为辅政大臣,这也就算了,但郑家你们也要尊重天子呀,哪怕是装给天下人看,也得按照规矩来不是。
可是从郑武公开始就不断的做一些践踏周礼的事,比如灭掉宗祖国啦,修那么大的城池啦,还不讲道义谋害恩国了等等,这么多令人不齿的嚣张动作,时间一长,周平王的就觉得已经受不了。
而到了郑庄公呢,他刚一即位就立刻快速扩张国家,比郑武公还要夸张,这个时候周平王当然就感觉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他痛下决心,自己要多一点主动权,不能老是活在郑国的威胁之下,他觉得老虎不发威,你不能当我是病猫不是!那具体要怎么办才能彰显天子的威武气势呢?
这还得从郑庄公继位说起。郑庄公继位的时厚年纪还不大,前边咱们说过他那时也就才13岁才,年纪小嘛,又受母亲的威逼,所以有好几年并没有去洛阳朝见,这就给了周平王一个懈怠公务的口实,所以周天子就决定从辅政大臣这一职位切入,逐渐消弱郑国的权力。
然后一番思考,周平王在郑庄公不到20岁的时候,做了个决定----他请虢公忌父来担任总理,把郑庄公换掉。可虢公忌父知道郑国的威力,他害怕呀,所以就连续推了两次没有答应。
结果这事让郑庄公知道了,他非常气愤,然后就以朝见的名义来了洛阳,问周平王,听说你要让虢叔忌父来替换我是吗?这周平王呢也是个纸老虎,没有见到郑庄公的时候雄心勃勃,可是当真的看见人家的时候,就立刻怂了没胆量了,赶紧跟人家说没有的事儿,没有的事儿。
要说,这周平王他也真不容易,他的身份有点不合法,他的威信有点儿不够大,他东迁之后很多诸侯就都不来朝见天子了。而且他的日子一直也不怎么好过,甚至还出现过跟诸侯国鲁国借粮食的悲剧。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谁想要崛起,那都得靠实力啊!所以面对郑庄公的追问时,他就怂了,毕竟他还是活在郑国的地盘中啊。
最后,这个无奈的周平王为了让郑庄公相信自己的诚意,居然和郑国达成了一个互相交换人质的协议,你说一个天子一个被天子分封的诸侯,这真应了“店大欺客、奴大欺主”这句话了。没办法,实力面前,部分中青老幼、高低贵贱啊!
就这样周平王把自己的太子姬狐----史称“王子狐”交给了郑国,郑庄公把自己的儿子世子忽放在了洛阳。
要说这交换人质吧,是诸侯国之间为了防止违背盟约而作的约束,就跟联姻结亲也差不多,可是堂堂的天子居然和一个臣子互相交换人质,这事也就太掉份儿了,而郑庄公呢,人家自古以来的传承就是脸皮厚,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见郑庄公当时得有多嚣张。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周天子过河拆桥,稳定之后开始另觅新欢宠信他人,这恐怕是周平王的懦弱。
这是周天子第一次降低身份,和一个诸侯国平等对话,历史上成为周郑交质,虽然这次冲突中天子丢了脸,郑国胜利了,但是毫无疑问王室与郑国间的仇恨也就埋的更深了,所以后来就有了周桓王与郑庄公之间的种种纠葛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