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一个人》,是心理学家李雪剖析母婴关系的一本书。
整本书的理念与之前所看到的关于儿童教育的各种思想完全不一样。对于儿童教育,有各种诸如“延迟满足法”、“哭声免疫法”、“挫折教育法”等等的思想,对于其中某些思想,我也是赞同的。而李雪这本书,对以上的思想进行了全盘否认。她认为,给予孩子无限的爱,随时随地满足孩子,让孩子及时得到快乐,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自由、快乐的人。当然,对于她这种理念,其实我现在还是持部分怀疑态度。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临吃饭,孩子却要吃饼干,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让孩子吃完饭再吃,因为吃了饼干孩子就不吃饭了,饼干当然比不上饭菜。但李雪却认为,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得到及时的满足? 孩子想吃什么就让他吃什么,他想吃多少就让他吃多少,一个在吃喝上不会被限制的孩子,自然肠胃健康,饮食有度,生命能量用于探索新事物,相对总比被限制零食的孩子,整天满脑子都想着怎么找到零食吃,兴趣能量卡在低等动物水平。是这样吗?将信将疑。如果孩子吃多了薯片,确实上火;无节制地吃冰淇淋,确实对肠胃不好。
不过,按照李雪的方式,我还是试了试。女儿非常爱吃冰淇淋,晚上女儿上完了逻辑课,在回家的路上,我主动给她买了一个大大的冰淇淋,她简直不敢相信的样子,非常快乐地舔着冰淇淋,尤其是当她给我吃,我对她说”这个冰淇淋全都是你的“! 她高兴得都跳起来,因为以前我即使给她买冰淇淋,也不会让她一个人吃完大大的一个,怕对她肠胃不好。女儿因为这个冰淇淋,一整晚都快乐得像一只小喜鹊。这,给我固有的观念带来了一点冲击……
书中说,对孩子的爱,无论给予多少,都不怕多!只有因为得不到父母的爱而心理不那么健康的孩子,而没有因为得到父母太多的爱而变坏的孩子。这个方面,我是非常赞同的!女儿虽然已经快4岁了,平时,她想让我抱,我仍然还是会抱她,即使体重37斤的她让我抱起来有那么点吃力;如果她撒娇不想自己吃饭,让我喂她,我还是会喂,不会强行为了培养所谓的独立性而硬逼她自己吃饭;即使很晚了,她想听故事,我还是会讲……平时,她时不时地对我说”妈妈,我好爱你呀!“我必及时回应她”宝贝儿,妈妈也好爱你!“
一本书,其中的观点,也不必全然认同,只取有益于自己的部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