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老师陪伴孩子吃五天方便面的故事,本周读的内容是姬老师陪伴引导孩子们看见自己和认识自己,以及接下来应该如何调整自己。
我看见早课中,张莘娅与姬老师之间的互动是最多的,看见的也是比其他同学要深入的,同时还看见了,在整个吃方便面的过程中张莘娅是对自己和大家是有想法,有目标,有方法的,正是因为这个点,所以姬老师在整个早课的过程中感觉,就像是张莘娅的专场一样。而正是这样的积极和主动,才有了姬老师更加深入的引导。
如果对于看不清楚的孩子和家长来说,会有这节早课有自己的看法,比如,那是姬老师的孩子,姬老师偏心自己家孩子。是不是私下姬老师给张莘娅开小灶了,姬老师和张莘娅是不是故意这样做,来显示自己成长的好,而别人的孩子都成长的不好。等等一系列的思想活动,一系列的负面就会侵占大脑高地,然后就会陷入一个结局里,不读了,不看了,不学了,不听了,都是黑幕,都是安排好的。只要走在这个角度和层次上,就会在这种状态里,而这种状态是不会有任何吸收正确的方法的。只会陷入到一个自我,就像这个方便面的故事一样,陷入在自以为是里,不能听取任何人的建议和意见,即便它是一本书,也一样觉得没用。
而当能够从这个状态里出局的时候,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为什么张莘娅会那么主动积极?为什么其他孩子却是不积极和不主动的?为什么姬老师陪伴张莘娅能够这么游刃有余,而我为何殚精竭虑还不能做好?我们到底的差距在哪儿?读本里姬老师的方法到底有什么用?推动了张莘娅的那些能力的成长?或者为未来都做了哪些铺垫?只有我们站在我看见了,这样的方法,结果是我想要,而所不能及的时候,并且还想学会这样的方法和自己也可以实现这样结果的时候,这个时候,读,抄,楔,背,才是有用的,和有价值的,是有养分的成长和学习。
其实看的多了,见的多了,我慢慢的明白了,姬老师想要的是所有人,所有孩子,都可以一起成长,如果差距在所难免的话,姬老师也希望相差没有那么大,这是姬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在这节早课里,明显张莘娅的层次阶段,是要高于其他孩子很多的。而作为老师来说,即便是自己的女儿,也可要继续的陪伴下去,因为如果差距很大的话,能够让孩子们看见差距,并奋力赶上,这也是当下阶段中最好的结果了。另一个角度再来说,也是因为张莘娅的成长飞速,才让所有的孩子们有了更加深入的看见自己的机会。这也是张莘娅带给身边人的价值所在,如果不是因为有人勇往直前拉高了层级和阶段,那我们怎么能有机会触及和看到更远的的世界呢?
在这个故事中,姬老师一直都在引导,这个引导是以孩子们的表达和语言,作为评估和指引,然后姬老师用自己眼界来拔高孩子的眼界。
我记得中间有一句
姬老师问张莘娅,如果再让你选择一次你还会选择吃五天方便面吗?
张莘娅回答是不知道。
而姬老师接下来的回答说的是,不会了是不是?
那节早课我也在,我记得很清楚,明明张莘娅回答的是不知道,我感觉到的是张莘娅不想承认自己选择吃方面是一个自以为是的行为,故而说不知道。所以我当时的感觉就是,都这么明显了还嘴硬?估计是我的话,我就会直接开怼了,都流鼻血了还不知道?看来鼻血流的少,流的轻。
而如今再去回味的时候,就能够明显的发现,这个不知道里边,除了有一些不想承认之外,还有一些不好意思,这个不好意思就是,事实也发生了,还是会觉得有一点觉得自己不满意自己的选择的存在,所以两者融合在一起,一个不服气不甘心加上不好意思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对。才生成了一个结果,不知道,在看见这些的时候。姬老师就审时度势,直接抓住不好意思的这个点,给放大,让这个不好意思放大,盖过了那个不服气和不甘心,这个时候,这个不好意思才会深度带领自己承认错误,从而才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所以我看到,姬老师在回答张莘娅不知道之后的回答,全是在放大这个不好意思。所有语言每一词,每一句,都在围绕这个点而展开的。所以姬老师没有废话的地方就在这里。因为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你的阶段,把你带入到下一阶段去而说话的。所以这也就是,有时候感觉姬老师很理解你,同时又明白你接下来想干啥的原因之一,每次都会说,对对对,是是是,就是就是就是,你怎么这么懂我姬老师。
姬老师陪伴孩子和我们的方式,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陪伴,哪怕是一个语调高低不同,发音不同,都在体现自己的层次,能够在这样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成长,是很幸福的,能够读到姬老师陪伴孩子的读本,是更幸福的,因为哪个方式,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自己带入到下一个阶段和层次里的。都在让自己进步和成长,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这是我这次读书的感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