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三个境界,你在哪呢?

1

如果问你:你觉得你在什么时候读书读的最多?
估计很多人都会说:上学的时候。

而在蒙田、伍尔夫、梁启超、鲁迅、林语堂这些饱学之士的眼里,在上学时那些并不能称为读书。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读书应该无所为。

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另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
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到达时,手段便抛却。若是为了入学,为求职位晋升,为出名,读书便无趣味。

这种为读而读,也就是书呆子式的读书,被动而无益。
虽然在读但是并不理解自己读了什么,不动脑子,更谈不上吸收。

林语堂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什么才叫做真正的读书呢?

兴味到时,拿起书本就读。
现在如果手中拿一本书,心里计算及格不及格,升职不升职,如何靠这本书去骗一个比较好的饭碗,去娶一个漂亮的媳妇——这还能算读书吗?

2

我觉得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下。

一方面,社会上有读书的氛围。
现在在地铁、公交车站以及咖啡店里,你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在读书。
这在十几年前是比较少的。
而且,很多组织和公司都是鼓励大家持续学习和阅读,并且尽量去创造这样的氛围。
社会上也涌现出了各种读书会,方便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
只要你随手一搜,就能找到各类读书活动。


另外一方面,读书的手段变多了。
这里说的手段包括书籍获取的手段,以及阅读的媒介。
以前,你需要去书店寻找合适的书,买来读。
现在,你可以通过网购买纸质书,或者去下载、购买电子书。
以前,你需要随身携带厚重的纸质书,进行阅读。
现在,你有更多的选择,看电子书,听书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增益。
现在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便宜的,常年打折的状态。
越来越多,越来越迅速的信息资源的发布。
你会发现市面上的译作越来越多了,不像以前只有一些文学名著。
等等……

3

莫洛亚曾经说过:

年轻时泛舟书海,如同步入尘世一样,应当去寻朋觅友,当发现知音。
选择、确定之后,就要携手并进。

他觉得我们可以泛舟书海,去寻觅那个与自己气场相和的有缘人。
找到之后,便与之为友。


林语堂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

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
找到思想相近的作家,找到文学上的情人,必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灵魂上发生猛烈一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你找到这样一位作家,自会一见如故。

他们觉得,对于读不懂,不和胃口的书不必强求,这是没有“缘分”。
别人眼中的高帅富不一定是你的Mr. Right。
重要的是要让你觉得和这个作者交谈很“有趣”。
爱默生在自己的随笔中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观点:无趣之事通常也是无益之事,所以你应该学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读自己喜欢的书。

4

想要做到真正的读书,很多大家们的观点都很一致,就是要精要博。
胡适先生用旗杆来比喻读书只精不博,用薄纸比喻读书只博不精,用金字塔比如读书既精又博。

金子塔的最高度代表最精深的专门学问,从此点依次递减,代表那些旁搜博览的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学问。
塔底的面积代表博大的范围,精深的造诣。那要博大精深到什么地步呢?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为他独尊,无人能及。

强调要对一些好书进行主动的、批判性思考的、重复性的阅读,这是达到精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读书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其实也是我们近些年一直在说的精读。
特别是对一些合胃口的好书,一定要做到精读。


现在很多人喜欢听别人讲书。
这固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但是要知道一本书浓缩在10分钟以内讲完,必定会去除一些讲书人觉得与中心思想关联不是那么紧密的精华。
但是这些精华对于他来说可能不那么重要,对于你来说就不一定了。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所以听“讲书”最多只能作为你选书的手段之一,还是要自己读的。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

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评,不过说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书。
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若只看书不思考便变成了书橱。

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你耗费非常多的精力和心神。

罗斯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令人深省。

要真正读懂一本好书,需要很长时间,会使你疲惫不堪。
不过即使如此,你也要坚持,因为你要从中获取的作者的思想和智慧是深藏在字里行间的。就如黄金深藏在岩石里,必须用铁镐把岩石凿碎,然后放入熔炉中冶炼,才能有所收获。你的铁镐就是你的心血、你的眼光和你的见识,你的熔炉就是你的头脑和你的灵魂。不要指望不费力气,不经磨难就能理解作者的思想。而要记住,往往需要经过最有力的打凿和最耐心的冶炼,才能获得一点点真金。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也曾提及,一本好书能让你在每次阅读时都有新的收获。
所以对于好的书,我们需要二刷、三刷,一刷再刷。
正如叔本华所言:
重复乃学习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应及时读上两遍。

因为在第二次阅读中,我们会对书里所涉及的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只有当了解了结尾时才会理解开始,甚至还因为第二次阅读,我们对书里的每一个段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因而会获得不同的印象。就如我们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同一个对象。

林语堂先生也说过:

同一本书,同一作者,一时可读初一时的味道来。
凡是好书都是值得重读的,自己见解越深,学问越精,越读得出味道来。

强调对各个领域的书进行广泛的浅尝。
为什么要博?
因为唯有博学,才能触类旁通,有所发现,有所建树。
林语堂先生就曾经说过:

学问是互相关联的,一人找到一种有趣味的书,必定由一问题引起其他问题,由看一本书而不得不去找有关系的十几种书。
与此如此循序渐进,自然可以升堂入室。

在很多关于读书方法的介绍里,对泛读、略读、主题阅读等等都有详细的方法介绍。
而在我看来,读书要博的关键点在于“问题”。
你读书想解决的困惑或者问题是什么。

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比如,我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看到作者评论《唐吉坷德》有些部分写的太过于拖沓。
你需要去思考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他有什么依据,这是否与这个作者的风格、三观有关系?
我们现在看很多书,都会在最后的附录列出参考的书目,你可以考虑对参考书目进行泛读。
以期更好的理解作者、理解这本书。

5

这样看来,你是否会觉得,长路漫漫,不知自己此时开始读书是否已经太晚了。
引用梁实秋先生的一句话: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你可以从现在开始,拿起你手边的一本书开始读,泛舟书海,自得其乐。

6

想到一段话,人称读书有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寒窗苦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自己苦思冥想。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暮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即豁然开朗。

你在哪呢?



小婧是一名行走在实践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BA),如果想与我同行,就请关注我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236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715评论 0 3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99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95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33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85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22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02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9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1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47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0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5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0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6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