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孩子被推动或被激励的着陆点
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1、一类是追求快乐型:胡萝卜型
一类是逃避痛苦型:小鞭子型
看看自己是哪一种?或者哪一种站的比例多一些?
2、举例:马丁·赛文电流反应实验:推动和激励孩子的类型是哪一类?如果是追求快乐,就在前方尽力引导,如果是逃避痛苦就要在身后适当鞭策他。
3、举例:问:孩子你学习是问了什么?
逃避痛苦:我不想…….
追求快乐:我想......
追求快乐型:在想要的方向做文章。包括描述声音、感觉、状态。
逃避痛苦型: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会怎样?损失或者减少什么?(适当)
4、根据孩子的类型选择互动方式。
我们给到孩子的承诺要兑现,否则孩子就不相信我们。
给到孩子的要求一定要考虑不要设定太高的目标,要在他自立可为的范围内。否则就会坚信自己做不到,打击积极性。
语言的方向,是有能量的。
明天继续《启动孩子的源泉》
3月12号之前选择报课:
1星至三星1350
联报赠送家长16节课
1星至5星2980 联报赠送张翔博士《语言的魅力》36节
1星198元 单报
张翔博士解答:
问题1、老二很顽皮 贴个标签:“灵活”。
被推动要看到他内在的价值,同时清晰知道孩子的特性。他到底在乎什么?在这件事上得到什么?就会自己推动自己。
孩子会分两种,要写作业完成分内的事情,让自己更轻松的去掌握知识点,但不一样的孩子是不不一样的。
趋向性:看到他做完作业的好处。
逃离型:避开型。做不好、做不完要承受、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得知,比如他有一个要求。看他的方向是去到那里。
问题2、孩子高一,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是呆在家里,不愿意去做。
推动激励他,如果是男孩,父亲要多做沟通和交流。女孩,母亲要去花时间做些工作。
有没有希望是关键。如果无望、无助、无价值就很严重。
父亲:谈家族。从更大的系统层面、人物进入去讲。包括他在乎的人。
聊圣贤。
聊国家。
把自己的生命、时间跨度、人生进行展示。
看到他是趋向型还是逃离型。
找到他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角色。会有一些失落。对他可能会有一些受挫,这些细腻的问题,是作为母亲要去交流的。
两种类型都是不绝对的,只是看占的比例更多一些。
问题3、儿子14岁,迷恋游戏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包括成年人。为什么游戏这么让人喜欢?
吸引人的是什么?“让你打中就打中,让你打不中,你就打不中。”根本不是你多厉害,而是游戏在玩你。
现在的游戏可能会更负责、更隐秘一些。每次做大了,成为了,就有了鲜花般、掌声般的感觉,这都是游戏后台的操作。
他就会从新审视这些东西。原来孩子在乎的是那个“爽”,知道至在乎被肯定、被认可,就好了。
要清晰他内心深处特别想满足的需求。
问题4、父亲上期缺席的男孩,因努力追求完美,又无力达到,怎么办?
所谓的“缺席”不是现实生活中不在起,而是“爱”的缺席,这是两个问题。
爱缺席与否,与人在不在场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经由创造而得到。
环境让他认为“爱”没有了,让他认为爸爸不爱我了,与父亲断开了。
妈妈可以做的就是,即使爸爸不在场,就不要说爸爸的不是,不去评价爸爸的过错。
每个人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任。
否则就会减损孩子在他生命中关于男人的刚毅、果断等等这一面。
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知道爸爸是多么爱你。
一个人的生命状态以及如何去活自己是与他的成长环境、与父母有关系的。到底绽放到什么程度就是与父母有关系,而且是在你自己心目中的父母多么爱你有关系。即便是缺席,但是只要会经营,就不会缺爱。
问题5、男孩初三,感觉不会和孩子聊天,不知道聊什么?
这是你自己的需求,要自己去找一找。
沉下心,如果我有机会与孩子长聊天,我最大的满足是什么?聊天的质量是什么?逐渐找到你在乎的价值。与孩子无关,是你自己的需求。
问题6、闺女9岁半,自己很长时间睡不着,跟着妈妈很快就睡着。
一定是孩子里边关于安全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存在。
只要是存在,不论是什么,即使是家庭中来了陌生人,或者紧张气氛,在我们的环境中已经起作用了。
告诉他,“不论怎么样,爸爸妈妈都是你最大的支持,放心吧!有我们在!”
问题7、男孩,初一,疫情期间学习认真,观察他遇到难题不愿意研究,不愿意上辅导班。
我们自己认为孩子需要。
只要与动力有关系,都是与价值有关系。
孩子小,没有挖掘价值的意识,作为家长要协助。
创造和谐氛围,在孩子最放松的时候去聊这些内容。促膝长谈。
问题8、(儿子初一,听到妈妈说自己不会与人交流,孩子就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我心里很难过,好像是)用愧疚感在控制孩子。
如果你让孩子收到的是愧疚或控制,这都不是该收到的。如果是想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只要不是“我妈妈爱我”,都没有好处。否则,反控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也就是逆反,他要证明他有能力。
如果收到“愧疚”,妈妈因我而随时,该做的没做,妈妈在不断的伤害自己,让自己难受,削弱,就会启动孩子的另一种动向,就是他会替他的妈妈做一些事情。妈妈损失一些什么,就不允许自己得到一些什么。
深层是处于忠诚,要跟随他妈妈,证明对妈妈的爱。
如果妈妈这样,也就在暗示孩子也要自己虚弱。
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划清责任。这个要讲明白,说清楚。各自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做你该做的,你就没有愧疚,孩子也就学会了担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你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加努力,会有很多方式去达成。
当我们沉下来,去思考,每个人都是智慧的父母。
搞明白了,才能知道给孩子提供怎样的土壤,搞明白趋向性,目的都是启动内在动力,让他源源不断的自动自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