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带图图去练钢琴,有个妈妈正在批评女儿,从妈妈训女儿的话中听出来,是小女孩不专心练琴,不是喝水上厕所,就是被其他小盆友的玩具吸引过去,即便是坐在钢琴前弹琴,也是身体和脚都在乱晃,最终被妈妈批评,然后,小姑娘坐在钢琴前一动不动,豆大的眼泪含在眼眶里,却倔强得不掉下来,妈妈在旁边训“你还弹不弹?要是不弹我们就回家,以后你也别来弹琴了”,小姑娘犟犟的说“我弹”,然后妈妈又说“弹就赶快弹,赶紧动啊,怎么不动了……”
另一位妈妈赶紧过去打圆场,也跟小姑娘说“快,宝贝,赶紧弹吧,对,咱不惹妈妈生气,来,我给你摆好书……”丫头还是倔强的坐那里一动不动,眼泪怎么也不掉下来,手就是不愿意动一下。
我看看图图练得还算认真,就走过去,坐到了小姑娘身边,搂着她肩膀,在她耳边轻轻说,“宝贝,现在妈妈生气说什么你都别在乎,等妈妈不生气的时候一定会后悔训你的,咱休息一分钟,平静一下再弹……”
我安慰姑娘的话还没说完,妈妈和那位好心的妈妈又在旁边催促“还弹不弹,要弹就赶快弹,不弹就回家”,不光催促,还历数起女儿其他“磨磨唧唧”的“光荣事迹”,“你不知道,平时吃饭有多慢,不光慢,还扭来扭去没有一点样子,她爸就跟我说过多少次,不希望她成绩多好,但是女孩一定要有礼仪……”……
数着女儿罪状的同时,又在催促她“赶快弹!”,我一看姑娘表情,一种被当众羞辱的尴尬和委屈挂在眼眶里,却一声也不吭,我一边紧紧搂着她在她耳边说“你已经很好了”,一边“开玩笑”的对妈妈们说,“好的,好的我们很快就弹,但是给我哭一分钟,你们谁也不要催了……”,丫头听到我这句话,原本含在眼眶里的眼泪刷的一下滚下来了,小嘴憋了几下,过了不到一分钟,慢慢的抬起了手,轻轻的按下了琴键……
陪着姑娘弹了五分钟,我就回到了图图身边看她练曲子。
后来再看小姑娘,情绪也缓和了不少,妈妈也不是那么生气了,图图还悄悄问我,“妈妈,**妈妈为什么要批评她呀”,我告诉她“原因有两点,第一**没有专心练琴,第二她妈妈今天可能心情也不太好”。
应该没有一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发过脾气,应该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被父母批评过甚至打过,那个妈妈一直也是性格温和对孩子能以身作则的,只是这一次比较失态而已。小姑娘一直也是表现得非常好,每天都会跟妈妈去练琴,每天比图图练琴时间可能还要长,在她学校里也是活泼开朗多才多艺。我此篇不是针对孩子表现,也不是针对妈妈教育问题,只是想就事论事说一下我的观点!
想想平时自己在遇到图图让我很急躁的事情的时候,也是火冒三丈想打人,但是我有两个原则,第一,不在公众场合批评孩子;第二,批评过孩子以后,一定给她一个缓一缓的时间段。
关于第一条,我也该反省一下,并不是完全做到了,记的有一次也是图图练琴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她总是改不了,那天终于让我发飙,但是还好那天琴行只有一个其他孩子在,而且我尽力声音压低,所以也不算在公众场合吼孩子。至于平时会在爷爷奶奶家吃饭的时候跟弟弟打架被批评,也是基于全家一个理论的前提下。
对于第二条,给孩子一个缓和情绪的时间,这是自孩子记事以来,每次教育孩子以后我必须说的一句话。不管大事小事被批评还是被打两巴掌,之后我总是会跟她说“现在你有五分钟时间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图图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每次事后,她总是能很迅速的调整状态,然后跟我说“妈妈我好了,我现在可以**去了”,这个好了是真的好了,哪怕是抽泣都不算好了!
纪伯伦的诗歌里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我也总是跟家人说,不要把孩子当做孩子,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总要有自己的想法,态度,观点甚至情绪。我们在遭受挫折或者遭到羞辱的时候,都会愤怒难当,何况一个心智还不算太成熟的孩子,他们有生气的权利,有反驳的权利,更有哭泣的权利!即便大人们不爱孩子哭泣,在他们已然哭泣的当下,也要给他们一个缓和情绪收拾自己的时间!
最后,上一张女儿弹琴的照片,还好女儿在练琴这一点上没有让我操太多心!其他地方,我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