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今日公司一场演讲会,听下来,自觉自己已像几年未读书一般,面目可憎。
公司的几位同仁,在讲台上诵读一段段文字,余音袅袅仍在耳畔。
航行的船,载着这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听着歌一般的奋进之音,想着诗一般的壮丽美景,看着心中的理想画卷,不畏艰难,甘守寂寞,选择担当,传播正能量,誓用青春奏出时代最强音,闻者为之动容。
都知道咱们公司里能人辈出,听一席演讲,胜读十年书。
听得出,那些文字都出自他们的真实感想,虽然现场音调有些低沉,少了点激昂,但丝毫不会掩盖文字里闪耀的光芒;这道光射出的能量,已经震撼到了我。
近日几番被一些同行者震撼,不光光是因为看到的图文影像资料,更是背后那些时刻保持学习、思考,愿意自我清零的脑袋瓜子们,被这样的差距感震撼了。
有时候总会问或被问:在想什么呐?答:“没想什么!”
没想什么?多可怕的敷衍与心理暗示。一颗脑袋、一颗心,如果什么都没想,那和一具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除了会劳动,应该还多了一份思考;人群之所以有了区分,应该是一部分人没有停止学习与思考,让自身依然保持年轻与奋进的心及不羁的性情,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而一部分人停止了思考,行将就木。
想要不僵,唯有不停歇。不停歇对未知的求索,不停歇对无知的坦白,不停歇对同行者的学习,不停歇对世事的观察,不停歇对镜像的思考,不停歇对自己的折腾。
时常记录下点滴感慨,大概是现在我可以想到的折腾自己的方式之一。
流水账式的记录堆积了一些数量,系统显示大概有二十多万,看似不小的数目,可自己知道,真正的干货并不能提炼出多少,更不用说像同仁们那般饱读诗书后运用自如的震撼。
有鼓励的朋友说也做个啥啥号呗,底气不足,依然如初涉记录平台一样,毫无自信。仅仅是当一个日记簿,记录一点触魂的所感。
学生时代就知道“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不成日记”,如此对照,自己连日记账都不能记全,何及其他?
有输入才有输出,文字进入脑子里的时间太少,思考的时间太少,自然就难以完成日有所记的结果,何况还会自行给自己留下若干的理由:还不能完全处理好时间分配的矛盾,还没有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效率之低、差距之大。
呵呵!
就像时常有人用手机,测试自己能有多大的被需求、被惦记、被关心度一样,真的不能用比较的方式,来测试人群与人群的差距有多大,不谈物质,仅仅是思考。
好吧,再多的感慨在行动力面前,都是那么渺小。若被问想什么呐?在想:是头牛,不动也会老,那就动动手指、动动身体、动动心、动动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