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这些词这两年被炒得很火,除了专注、执着、纯熟的技艺,人们也赋予了匠人一些治愈的、怀旧的意义,成为一种对抗高分工的社会,找到独立的存在感,享受慢生活的方式,但这些都不是我想要。就像小孩子,不是因为想体验专注而去玩玩具,而是玩着喜欢的玩具就会特别专注。是对用途的偏执追求和对材料的持续热情让我开始了手工皮具的制作。
匠人并不是我的定位,我只是想拥有一些方便自己又感动自己的物件,每一次尝试,都代表一种新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我时常偷懒地想,做一个被创意的想法填满脑袋的孩子比做一个敬业的匠人要舒服得多。我觉得应当关注的是手工制作对生活体验的改进,而不是作为一种暂时的情怀去消遣,同时也想告诉更多人,与物有感情的相处是多么愉快的事情。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竭力试图阻止时间前行的时代,人们竭力阻止衰老。但植鞣革会让人看到,时间的纹理也很美妙。经过日常使用,它慢慢出现厚重又细腻的光泽,颜色变深,表层包浆,质感日渐饱满,我看到了使用者的态度和创作者的空间。它是一种可以与之交流的材料,面对这样的材料,我会有很多想要宣泄的情感。
1.简单与丰富
我默认这个短钱包是我的第一个作品。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过很多尝试了,钥匙包,工具包,钱包,单肩包,成功的,失败的,都有,但主要是为了材料和工具的认知,在作品上没有多少自己的思考,所以那些统统不算。
假期经常出去旅行,虽然是个很不专业的背包客,但还是想用不专业的方式缩减背包的有限空间。平时逛街拿的长钱包占空间较大,所以想做一个冷静低调,刚好够用的短钱包。
我对它的要求是极简的、中性的、理智的、紧凑的,简单直白又包罗万象,有秩序,也要有自由赋义的空间。在外表面上,我选择了尽可能少的缝线,从而可以让皮革的表面更流畅的与人接触。我很较真地想着不能做任何妥协,但现在看来似乎又过于理智了。
2.自由与限制
随后就迎来了我第一次为朋友定制钱包。朋友的要求很简单,对我也极其信任,卡位多一点,两个照片位,其他基本按照我的想法做。但自由其实是更多自己选择的限制,我自己倒是把自己折腾了一番,里里外外进行了各种设想和尝试,既想做出我的性格,又要努力拽回到适合朋友性格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反复抚摸感受每一部分的弧度和质感,寻找那种微妙的恰到好处,以至于在寄给朋友时,植鞣革的色泽已稍稍变深变润。那时候,在技巧上还有很多不熟练的地方,留下了很多不满意之处,但在送走它的时候我还真有几分此生再无法与它相见的不舍。
感人的作品必先感动自己。第一次的定制让我觉得一件物品,制作人要从心底享受制作它的过程,否则再没有什么办法能打动使用他的人。定制是一种深入的交流,无论提出明确的要求,还是暗自的品读感悟。我要做的是用我的语言体系,表达我的理念和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希望别人与我的作品有感情的相处。现在想来,如果是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仅有功能上的要求就让我来设计制作,我还真是无从下手。
3.解读与较劲
初次接触苗绣是读阿城的《洛书河图》。洛书河图是古人关于宇宙天象的观察认识,阿城通过比较苗族刺绣和青铜器纹饰,发现洛书的异形符、河图的原型均可以在苗绣图案中找到,因此认为上古文明起源的一套符号体系在苗族服饰中得以留存,其历史和价值可能超过青铜器。大概这种来自远方的陌生的特质特别容易吸引我,无论是生动的“天人故事”,还是书中的苗绣图片资料,都勾着我继续探索。我开始更多的了解苗绣,了解苗族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而当我有机会获得一小块老绣片,抛却天极、星宿那些高深元素,它本身就情绪饱满,非常感人。它的跳跃度很大,很远古也很现代,很神秘也很直接,给人一种复合体验。我觉得绣片像一个诉说者,植鞣革是它的听众,所以我想把它们用在一起,就像为魔幻剧造一个舞台。
制作的过程必然更加纠结,对着绣片和皮料发呆就是好几天,开始制作后仍然不断修改设计。最后,除了绣片的呈现方式,成品竟与最初的设计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了。我努力感受植鞣革的呼吸,揣测绣片中的上古传说,我感觉自己特别想讲好这个故事,字斟句酌,反复拿捏,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也会影响整体的气韵。现在看来,这个作品显得有些用力过猛,大概是我在对苗绣所处的自然法则还不是十分了悟的时候加入了太多自己的内心戏。
4.复杂与单纯
时隔不久,我去了黔东南,亲临感受苗人用绣片、蜡染、银饰所沟通的天地宇宙,似乎与之前没有太多不同,但也似乎有了很多变化,一切并没有那么复杂。
这对银饰是在贵阳的古玩市场上捡的漏。关于苗族银饰有很多传说。相传古时战乱频仍,苗族姑娘经常疲于奔波躲避,家里的财物携带极其不便,于是索性全部打造成首饰、服饰,一旦发生战乱,穿戴好就可以逃走,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今天的苗族银饰。也有说法是,由于居住深山,姑娘出嫁时,途中常遭到野兽,父母便给新娘制备了一套艳丽斑驳、银光闪烁的盛装,头带宽大的银角,身绕各式各样的银片银铃,在深山老林行走时叮当作响,光彩夺目,威武的样子野兽也会闻风而逃。这些平凡至纯的故事让我觉得,我需要的不是更深一步的研究,而是重新找回与自然的连接,单纯才是我的器物所需要的属性。
得益于把自己放简单,在做这个包的时候,便有一气呵成的快感。
我很感谢这些老物件给了我解读并重新表现出来的机会,苗绣、蜡染、银饰,它们带着世代传承的故事和古老的敬意,我不会仅仅把它们当做一种民间工艺去看待,它们会成为我的沟通对象,也是沟通的语言。我想我还会继续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尝试。
5.释放与收敛
一头牛,在牛棚里出生,在青草间长大,在围栏旁嬉戏,在溪水边恋爱,好不容易长了这么大,蓝天白云,牧场青草,都在眼前的皮革中,必须真诚的对待,哪怕是边角料,都要做出自己的脾性。
用偶然得到的边角料和故意为之的边角料做成这个不羁的包,似乎释放了我内心那个狂野的小孩,在阳光下龇牙咧嘴的放肆。做的过程中,我只是让这些边角料自发的找到平衡点,每一个角度都自由而舒适。我想我只是尊重皮料本身的属性,除此之外并没有做什么。
我很高兴能找到这样一种方式,既能享受细节与繁复之美,也能享受简单而纯粹的物件,它们给予了我足够的满足感。我想,手工皮具就像一只大箱子,里面可以装下我的很多美好灵感的碰撞,也能找到自我均衡诉求的答案。坚持好奇的探索,耐心的感受,最终我所积累的都能为我所用。
至于下一个作品要做什么,今后是不是要更多的为别人定制,我还没考虑那么多,我现阶段所想的,只是通过作品去解读材料,去讲更多故事,把我的创意一个一个拎出来实现,而通过我的解读方式,也可以表达一些我的生命态度。我很享受被创意想法填满,并能去亲自实践的状态。
所以我想说,即使作为一个匠人,也不要忘记自己始终是个孩子,有灵感的时候就去马不停蹄的创作,没灵感的时候就安静看看书,出去采采风,吃吃喝喝睡足觉,汲取满满的大自然的能量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