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南方的天气很不好,又或者说从除夕之后,就一直这样。天空的大气虽然没有什么污染,但还是灰灰蒙蒙的,温度也十分符合这个季节,每个人出门都装备着厚厚的衣物,显得十分的不方便。灰色的格调配合着冷清的街道,看起来并不匹配上海这个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
这些天一直在和同学朋友讨论工作的事情,仿佛每个人都过得不太满意。除了一些家里十分殷实的,或者不需要太考虑以后发展的,其他的人给我的反馈都是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了。得到这样一致的回答,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经济的问题,以及这个社会阶层的分化。现在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黄金时期了,没有了那么多的机会。
同事们都在积极寻找下一份工作,但大多都很悲观,由于互联网寒潮的到来,还有就是对未来没有希望了。闲聊时提到我们这种人的性质,就好比90年代那些来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只不过我们是学历高一些的“高级打工仔”,混的好的,在公司当一个“工头”,混的差一些的,也是大多数,就只能一辈子当一个瓦匠。很悲观的一种看法,但我所认识的绝大多数研究生,都是这样认为的,同时,居然没人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
我认为,一定有一条路可以避开这种悲观的境况。比如读博后去高校当老师,但读博会打乱接下来5年以上的规划。又或者去考公务员,但现在去公务员的话,性价比太低。其他还有很多路子,但仿佛都不太靠谱。到底怎么办才好。
有些人说,这就是生活,说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生活就是多灾多难的。这种说法太不负责任,没有任何论据,也没有道理的,千年前古人在封建时代,都能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现代人就应该在这种不合理的环境下忍受么。
除去发展,其实我倒是挺想做做其他有兴趣的事情的,比如业余先把乐理学好,可以自己欣赏音乐,又或者规划一下伦敦旅行,看看贝克街221b之类的……生活有很多可以享受的。但没有人能够在重压之下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