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打一个标签,一定少不了「焦虑」这个词,大家无可奈何的同时,也在逐渐适应这种情绪,毕竟,焦虑?谁还没个焦虑的时候啊。
一直以来,我都不认为焦虑是可以被很好的治愈的,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何以解忧,唯有暴富」,试图通过看书、学习就能缓解焦虑,未免也太理想化了吧。
直到最近看到《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这本书,才让我的想法有所改观,让我觉得如果能改善一些最基本的认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管不能根除焦虑,但依然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这本书的作者安娜·威廉姆森,曾是英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她为如日中天的事业忙碌时,突然有一天,奔溃的情绪击倒了她,她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弄明白,原来这就是「焦虑症」啊,后来她勇敢的走了出来,然后开启了新的人生方向,于是就有了这本集结了她十多年经验和总结的一本书。
作者的经历,不一定都适合我们,但有几个普世性的、能让我们有深刻共鸣的方法,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就可以有效的缓解我们的焦虑情绪,所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一、认识压力
平时我们总在叫唤,哎呀压力好大,可是你知道你的压力到底大到了何种程度吗?恐怕很少有人心中有数吧,要么某一天直接崩溃,要么只是轻微的压力却被自己放大了,所以,了解自己目前的压力状况是很有必要的。
先列举一下可能的症状:
1.难以入睡或没有深度睡眠
2.做噩梦
3.易怒
4.有肠胃或消化问题
5.情绪低落
6.食欲下降或贪恋垃圾食品
7.容易茫然不知所措
8.呼吸急促
于我而言,看到这些症状时,着实被吓到了,因为我可能占了7条,在知道这个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些不过是一些正常的、偶尔出现的生理现象。
我想大家也是一样的,了解了自己的现状,才知道接下来如何有针对性的解决。
其实大部分人只是正常范围内的焦虑,还没有上升到病症的状态,所以,最好的调节方式就是从「运动」和「饮食」两方面着手。
有人说,这么简单的事还用你说?当然,这事说起来简单,但如果认知不够充分,根本就没法执行。
二、保持必要的运动
首先说,为什么运动就能缓解焦虑呢?
原理很简单,运动能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而内啡肽被誉为人体的天然鸦片,能缓解压力,增强愉悦感,这是童叟无欺的科学原理。
一说到运动,有人想到的就是健身房撸铁,或者腹肌人鱼线这些东西。这当然是非常美好的事,但为了缓解焦虑,我们大可不必一下就想的那么远。
所以做什么运动呢?强度小一点的,比如在外面步行散步十分钟。强度大一点的,能让你出汗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都挺好。
大家一定要知道的是,比起你每天坐着躺着完全不动,这些大家看不上眼的小运动,对我们的改善是极大的。
长期坚持下去,除了缓解焦虑,改善体型外貌,降低体重,从而提升个人魅力,提升自信等等一系列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了。
重要的是,你要开始动起来。
三、合理的注意饮食
说完运动,再来谈谈饮食。
关于怎么吃的更健康,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动真章的话,估计几本书都写不完。
但一般人谁天天去研究这个呢?即便是研究了,又有多少人做的到呢?所以,普通人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把握几个大的原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比如,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自我反思一下,然后看看哪里还有改善的空间。以下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反思,作为抛砖引玉:
1、油炸的少吃
我很喜欢豆浆油条的早餐搭配,也喜欢鸡排这些油炸的东西。如果一定要吃,那么在可选择的两者之间,我们可以选择相对不那么油的,这就是进步啊。
2、高糖的少吃。
吃甜的真的容易让人开心,泡芙一口气吃10个太简单了,还有奶茶不加糖能叫奶茶吗?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对肥胖起关键作用的其实是糖的摄入量,怕胖的人,哪怕你多吃点肉,也要少吃点糖。
3、少喝酒。
可以做到不酗酒,但调节气氛,酒还是有必要的
4、多吃蔬菜。
绿色就等于健康,有机会就吃,能吃就多吃。
5、多喝水。
真的常常忘记,每当口干舌燥的时候才会想起要喝水,希望我们能养成这个简单的习惯。
还是那个道理,我们不是要一步登天,把这些所谓的不好的都戒掉,我们要的是反思后的改善、优化。
四、如何应对社交焦虑?
前面谈到的运动饮食,都是能自我约束的,但我们终究不只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还有社会属性,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必要或非必要的社交活动。
对于有的人来说,他可能是社交达人,但同样还有很多人,他们是恐惧这件事的,即便是不恐惧,也会对自己的社交表现不太满意。
所以,如何缓解社交恐惧?如果提高社交表现呢?
这本书中讲到的方法——“扮演社交高手”,是我迄今觉得最实用的。
我扮演的对象就是很喜欢的一位老师。
我大概想了一下,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视觉上,他是一个非常有气场的人,往那一站,就觉得非常有力量,就觉得他肚子里是有货的,外显的自信与内在的知识涵养,融合的非常好。很多人要么是徒有自信,但水平特别差,要么是徒有干货,但缺乏自信影响了表达。每次在社交前,都要想想,尽量不要给人一个很分裂的感觉,这样于人于己都是一种打击。
2、语言上,他的讲话非常有节奏感,听起来循循善诱,互动感很强,可快可慢,抑扬顿挫,又不会显得刻意生硬。这一点于我而言尤其重要,因为我在公众前讲话节奏感非常差,哪怕不是因为紧张。
3、行为上,他是个大大方方的人,在一些场合,他会去和其它行业的朋友合影,腼腆又温暖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于我而言,不说是合影吧,能做到主动和人打招呼说话,就挺好了,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找到一种“谈笑风生”的感觉。
当然,大家可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对象来扮演,像不像其实不重要,要的是那种感觉,可以让你有所突破的感觉。当你有所恐惧的时候,那种感觉会提醒你该怎么调整,真的很有用。
这个有趣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五、如何推进行为的改变?
我们确实知道了很多道理、方法、技巧,但要想成为理想中的那个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核心原因在于,我们的行为太难改变了,更糟糕的是,我们都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比如,你明明知道,肥胖的你想变成身材棒棒的你,只需要迈开腿管住嘴;你明明知道,成绩差的你想提高成绩,只需要多听讲多做题多提问……但那个终点就是没法抵达。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教授提出的“行为转变理论模型”,就很好的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他把人的行为改变分为了五个不同的阶段:
1、前关注阶段
对改变持抗拒态度。
2、关注阶段
已经在思考,是否要做出改变了。
3、准备阶段
下了决心,开始进行小小的尝试。
4、行动阶段
制定计划,正式行动起来了。
5、维持阶段
有足够强大的目标和动机,能让你坚持下去。
这一看就很清晰了,到达阶段二的很多,但问题是永远停留在“想”的阶段了,比如很想找一个好的工作,分析询问了一大堆,但就是不做简历。
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死在第五个阶段,计划有了,行动也开始了,似乎一切都开始要走上正轨,但由于迟迟无法获得正向反馈,于是就放弃了,比如健身房跑了几天发现体重毫无波澜,想想还是算了吧。
每当我们无法抵达一个目标的时候,就可以对照着这五个阶段,看看到底是哪个阶段出了问题,然后再针对性的做调整。
最后,总结一下:
1、如果你莫名的觉得心烦、焦虑,请尝试着去做些运动,注意调节一下饮食,这是对内的。
2、如果你因为和别人打交道感到焦虑,请尝试下“扮演社交高手”,从而缓解焦虑情绪。
3、如果你是因为目标总是难以达成而焦虑,请结合“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看看自己是卡在哪个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