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 有幸邂逅了周益民的《 静悄悄的课程建设》,如获至宝,手不释卷,如痴如醉,日夜研读,惊喜连连,收获满满。
周益民老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自己的大语文观,把经典的童话、歌谣、绕口令、巧女故事等民间语文搬进课堂,重构语文课程,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上得异彩纷呈。师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不失游戏的乐趣,也不失知识的习得;不失语言的狂欢,也不失精神的自由;不失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不失美好品质的熏陶……正如江苏研究院的杨孝如先生所说的,周益民老师正在聚集儿童的力量,和孩子们一起共建儿童文化的巴别塔!
巴别塔是圣经里一个故事。讲的是在很早很早以前,人类有共同语言,并且一起居住在与幼发拉底河相距不远的支那之地。他们在那里聚集全体的人类,建造一座通向天堂的高塔。上帝耶和华降临视察,认为人类过于自信和团结,一旦完成计划将能为所欲为,就变乱天下人的语言,使他们分散各地,造塔工程不得不停止,美好的愿望最终沦为泡沫。
儿童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混沌的、物我不分的“神性语言”,他们在成人的眼里,是“生活在自己构想的童话世界中”的别处环境中的人,所以,儿童就以玩具、游戏、幻想、童话、神话……为建筑材料,构建起超功利、超理性、甚至超现实的巴别塔,他们完全沉浸在一中自得其乐的愉悦之中。但是,他们的美好愿望遭到了包括家长和部分老师在内的极力反对,在成绩、教辅、作文以及各种特长辅导班的垄断和挤压下,他们的属于自己的文化巴别塔也就无果而终了。
在应试教育的余威下,很多老师还不能冲破教材那“螺狮壳的道场”,也只能带领孩子们局限在课堂上“戴着镣铐跳舞”,是造成儿童文化巴别塔颓废的元凶之一!而周益民老师的语文教学颠覆了许多语文老师狭隘的教学观,他怀揣梦想,擎起他那风雨不侵的火种,用自己的文化底蕴,凭自己的的胆魄气势,就是要和孩子们共建通天的巴别塔!这是独辟蹊径,是创造,是创新,是创举!
推想开来,我们英民小学的老师在语文课程的构建上,也迈开了坚定的步伐。我们研究开发的卓越课程,如:电影课程、绘本课程、晨诵课程以及毕业课程,早已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考验,从青涩走向了成熟,现已在全校全面推广开展了。 各种社团课程,在全校早已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峥嵘景象!社团课程有播音主持、绘画、书法、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剧、绕口令,还有十字绣……仅体育社团都多达十几种,有球类,还有刀枪棍棒,更有太极武术。一百多个社团班,真可谓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每到周三下午,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走进自己心仪的课堂,每一口呼吸都洋溢着兴奋与快乐!每一次心跳都充满着活力和激动!
多年来,我们英民小学的老师不但努力追求我们完美的课堂行为,更以朝圣者的虔诚,筚路蓝缕地笃行在课程的创建上,我们不是闭门造车,外出学习是我们的常态,读书交流更是坚持不懈,我们大力借鉴,我们去粗求精,孜孜追求,以儿童发展为需求,融合课程资源,加大课堂容量,让课堂和社会有效接轨,更让课堂生动有趣,放飞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的生命得到欢畅滋养,张扬个性,幸福成长!我们虽没有名师专家为我们大力宣传,但群众皆交口称赞;我们虽没有媒体多次报道,但是各种成就悄然而至。李瑞君老师一节晨诵课在全县赛课中一举夺魁,并作为典范,多次到各乡镇巡回授课;闫光华老师回顾自己一年级的孩子,所读书目之长让人惊艳;王瑞丽老师整本书的教学做得风生水起;董洪涓老师的班报做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各班不同形式的读书交流会也各有风景……孩子们就是生活在幸福的“巴图园”,生活在梦幻的童话世界里,优美的课程洗礼着滋润着一颗颗纯真的童心, 陶冶着提升着纯洁的情操,让他们能走进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的生命滋养拔节!我们英民的老师们就是在和孩子们一起建造文化的巴别塔,塔顶直通云端,让孩子们站在高处,看得更远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