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壁花少年》
夏日的高温死灰复燃地持续了数日,十里之内蝉鸣笠泣。
勤劳的人已经结束了为期半月“为建设社会主义特色道路,传承社会主义艰苦精神”而设立的军事训练,而懒惰的人,没有军训。
作为成功逃过一劫的潘子宁同学在黑压压的人群中清楚可辨,鹤立鸡群。乍看之下,硬是比别人少用好几个色号,可惜打底没有打好。
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身边的每一位新面孔,只是略显沉默。周遭都是细碎谈论的话语,对新生活,对新面孔。经过了阳光与党的洗礼,社会主义兄弟情变得坚韧不屈,游刃有余。而对于已然错过了最佳认识契机的同学,连年级大会都会变得索然无味。
礼堂中央红光闪烁的一栏大字——“2016级经济学院新生大会”,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是像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吧,周围的人脸上似乎都透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可实际上,内心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波动,度过了漫长的考试,度过了忐忑的选择,度过了一切前因后果,这一天终于来了。被期盼了十余年的大学生活,那是童年里,被放在高高柜子上的糖罐,终于到手了。所有人在一个泥潭里挣扎地向前,将那些竭尽全力的日子抛诸脑后,快速化茧为蝶,继而满心期待地落入了社会的大熔炉和那些年纪轻轻就应该承担的事。那时候,你以为未来没有比高考更难的事情了,才发现那大概是最好的时光了。像斯德哥尔摩患者一遍遍回顾,时间只是拖着它长长的尾巴。
当然比起过去,现在更让你满心期待。潘子宁认真地听着辅导员的絮絮叨叨,都不知道以后上课总是睡死的她是怎么装作听得这么认真的。
无论是心理老师提到的学院“1v1”的男女比例时的哄堂大笑,或是学生会纳新宣讲的百花争鸣,还是哪一个领导说的哪一句戳中你内心的话,无论是你,是她,是他,是哪一个人,都被定格这一瞬间的时光里。
“哗——”地一声,翻开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篇章。
走出院楼,正对面是化学化工学院,一股质朴的充满岁月的历史底蕴在建筑物上展露无遗,如同沐浴在社会主义长河里所能衍生出的味道,默默地回望了一眼,“school of economic”的院牌,有点格格不入的局面。
也许是因为这样,所以明年就被换了牌子吧。(FLAG)
也许同样是因为这样,在年级大会学长的装逼宣讲下(绝对是),潘子宁义无反顾地报名了院会纳新,即使在面试时被不知名黄毛某部员怼得体无完肤,依然在这样一个夏日炎炎的日子里迎来了第一场尬聊。
团建,全称“团队建设”,又名“破冰之旅”,企图通过数个尴尬游戏企图令素昧平生的的众人迅速打成一片,其乐融融的反人类设定。当然这并不能掩盖其类似于牵桥搭线的活动本质。
归功于这项活动,一位男生却意外成功地引起了潘同学的注意。
略显燥热的午后,空调不断的轰鸣,你推开门的身影,以及被打断的人,为什么是我。
开会最先开始的项目是轮番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潘子宁,非常高兴认识…。”
“不好意思,我…”戛然而止的开门声。
率先意识到处于尴尬位置的男生,迅速禁音,抱歉地摆摆手,向教室后面的位置走去,应该是有熟人,后排的几位同学已经主动招手了。
“非常高兴认识大家…”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目光却不知道应该落在谁的身上,也有几位同学有过几面之缘,但是也没有特别熟悉的面孔,都已经这么尴尬了,潘子宁这样想着,瞥见了角落的那个身影,手撑着下巴,似乎看着窗外,面上淡淡的,看不清情绪。
既然都迟到了,就不能给予被打断的同学(本人)基本的尊重吗!?
潘子宁恨恨地想,继而再后面一连串的自我介绍里,恨恨地在之后的例行流程里准确无误地记住了这位同学的名字。
对于这场在另一方看似平淡无奇的会面,最后的模糊的印象是一位迟到了依然安然自得的同学,虽然一切也仅仅止于,记住了名字这件事。
而名字,是最短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