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幸福快乐其实都很容易,一生所求,不过是家人相聚相守,在烦恼和忧虑中寻找单纯的快乐。
第一部,我带着平视的眼光注视这本书,就像是看一个普通的老人在讲述她的梦魇。我一开始没把她当成杨绛,书里的人,就是普通的老人。他们老了,在梦里都害怕失去,满心凄惶。是不是人到老年,就会愈发得害怕,愈发珍惜身边的人,沉醉在相知相伴的安全感中,却也总不能摆脱害怕失去的凄惶感。幸福美满就像是整个沉沉地悬在细绳上,死神的镰刀随时恭候在侧,每日看一看那幸福,再看一看那死神,在不安和安慰的交替中彷徨。
第二部,我想象着一个老人的彷徨和凄楚,总是时不时忍不住将我姥姥和妈妈的形象带入到杨绛先生和她的女儿圆圆的形象上去。字里行间均是朴实无华的回忆,似梦非梦,这梦里氤氲着悲凄的雾。一程一程的送别,没有一滴眼泪的特写,竟满是痛处。
第三部,一个老人默默地回忆着她的家,三个人的家。从轻松愉悦的异国求学的日子,到满是战火和童趣气息的养育儿时的小圆圆的日子,到在颠沛流离中彼此寻着趣味、守着内心、品着快乐的日子。她回忆得很是详尽。往事重现,一幕幕里都是细细碎碎的生活,像是被阳光打碎的湖水,荡漾荡漾。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杨绛先生的家,不是三里河的寓所,也不是无锡老家,更不是上海弄堂里的狭窄小楼,而是三个人。三人失散了,家没有了,回忆戛然而止,往后的日子,不过是于客栈一般的房子里,靠回忆度日。
杨绛先生这一生,过得清苦,可是和世上那么多得而复失、周而复始、追求功利、忘记初心的人相比,杨绛先生这一生,过得那么美满。
我相信人生在世,所有的使命不过是来体验一遭的,体验酸甜苦辣,于烦恼和忧虑中体会单纯的快乐。读书,就倾尽所有精神,去畅游书海。相守,就实心实意用爱经营,抛开杂念,无需比较,也无需用物质衡量,专心致志地体验相守的快乐,这生命才算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