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小月聊天,谈起孩子被打的话题,讨论要不要打回去?很巧的是 ,恰好“孩子被打”这个问题当天我家就遇上了。
周四我和老公10点多才回家。一进门外婆就对我说“有有在学校被别的孩子踢了,你要和老师讲下”。
我走进房间,蹲下来对有有姐说“姐姐发生什么事了,能告诉妈妈吗?”有有说有个小男孩踢了她。因为男孩子说话很大声,自己提醒他小声点,然后小男孩就生气地踢她。
“你被踢了,一定也很委屈吧,那你告诉老师了吗?
“和老师说了”(我内心其实比较担心孩子遇到问题只会告状,这样容易让她们有“受害者”心态)
“下次有小朋友打你,你可以告诉他,你再这样我会生气了。如果你好好说话,我们还可以做朋友”
“他才不是我朋友呢!”有有很坚决地脱口而出。
“如果他还是要打你,可以告诉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可以告诉妈妈”。
听有有讲那个男孩也会以打人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孩子。我在想那个男孩可能还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不满,直接以打人的方式来发泄。
孩子使用暴力的时候,并不是暴力就一定代表着恶意,而更多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样解决问题。
考虑到这个,今天我联系了老师大概了解一下情况,和老师也沟通一下我的需要:希望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需要和情绪,避免用肢体冲突来解决问题。老师也表示已教有有姐发生肢体冲突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先抓住对方的手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再求助老师帮忙”。
正面管教的理念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也许这个小小的“意外”能让孩子学会“发生肢体冲突时如何保护自己”。
但大人事后如何介入非常关键。同等对待两个孩子都是有好处的,当你站在你“认为”是受害者的孩子的一边时,你这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受害者心理。
当你总是“欺压”你“认为”是惹祸的一方时,你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欺压”心理。
如果孩子冲突,建议在现场的大人(可以是父母,老师)要先安慰打人的孩子(帮助他说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然后让这个孩子和你一起去安慰被打的孩子(也帮助他说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今天给有有姐讲《情绪小怪兽》。开始讲之前,我特地问她“你知道XX小朋友,为什么会打人吗?”
“为什么?”
“他的红色小怪兽(代表生气)跑出来了,但他不知道怎么表达生气”
有有姐似乎能明白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