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单位搞活动,写春联送福字。走进大大的会议室,墨汁的香味扑鼻而来,一下子勾起了我往日的回忆。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每到过年,高中毕业的五叔总是全村最忙的人,因为家家户户都要请他写对联。读小学的我,觉得五叔好厉害,因为家家门上都是他的字,很羡慕他。一向喜欢暖被窝还赖床的我,那几天总是早早地爬起来,冒着寒风,踩着积雪,去五叔家当“小志愿者”,看他写毛笔字,帮他裁红纸、晾对联。因为天冷,墨迹干的慢,常常弄的手上、衣服上都沾染了墨汁,擤完鼻涕,脸蛋也成了“花猫脸”。
有时候,五叔写累了,就吸一根没有过滤嘴的“平头烟”,边吸边教我点东西,比如,毛笔怎么握,字体框架怎么搭,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字该如何处理,同一副对联中相同的字怎么变化着写,写对联的红纸如何裁剪,上联和下联如何区分,等等。
我边听边看,也边模仿边练习,渐渐地也学会了一些。于是,父亲同意我,拿自己家的对联练手,因为写的不好,没有太大关系。那时候,家里正门、后门、房门、中堂、柱子,甚至牛栏门、猪圈门、厕所门都没能逃出我的“魔掌”。
最有意思的是,正月里,挨家挨户走亲访友时,别的小朋友总喜欢去找桌子上瓜子、花生糖等好吃的,我却一个门一个门、一根柱子一根柱子地看他们家贴的对联,看对联中的毛笔字,看对联的美好寓意。有时候,看到自认为写的很漂亮的字,还蘸着茶水,在桌子上模仿半天,现在看来,当时真是有点“走火入魔”了,以至于后来长大了,出门旅游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多看两眼景区的对联。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在五叔的指导和大人们的鼓励下,我从五叔的手中接过当年我最崇拜的那支大毛笔,为全村人写对联。三十之前的那几天,总是从早忙到晚,手冻的通红,时间长了握笔都很僵硬,只好停笔,放在火桶里烤一烤捂一捂,再接着写。虽然冻的够呛,但看到家家户户贴上我写的春联,心里就很自豪,成就感“爆棚”,我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后来,就读师范大学,院系和学校都会举办一项传统的“三字一话”比赛(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因为多年方言的影响,我的普通话成绩总是“不能望”,但是小时候写对联打下的基础,却能让我在“三字”成绩上又扳回一筹,也算是十分庆幸了。
多年后,因为工作繁忙,结婚生子,常常到年三十才能赶回老家,加之改革开放乡亲们的“荷包”都比原来鼓了,工业化批量印刷的对联“化妆精美”,渐渐地,现写春联现贴春联的人家少了,墨汁的香味淡了,年味似乎也淡了……
在单位的会议室里,看到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誉的同事泼墨挥毫,我也情不自禁,拿起久违的大毛笔,不怕大家笑话,写下三幅对联,准备带回老家贴在门上,然后就着这些对联,给我的孩子讲讲当年的春节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