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扬舟山锣鼓在舟山及其他区域的影响力,号召大学生积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5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寻非遗之缘,颂群岛之华”暑期调研团,来到定海区白泉镇拜访舟山锣鼓传承人高如丰老先生。向他了解了舟山锣鼓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与他交流了学习舟山锣鼓的心得。
岁月承载历史,汗水成就人生
老先生的小院在定海一处偏远的小镇上,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挤进老先生的小院中,让老人有些局促不安。他不断地招呼队员们坐下,前前后后忙乎着。这让队员们倍感意外,原来闻名遐迩的高老先生是位和蔼可亲的老者,这让成员们放松了不少。
高家小唱班早就在舟山及周边地区名声在外,高家班所表演的舟山锣鼓以充满豪情和雄壮的演奏特点,独特的海洋风情,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如丰老先生在父亲和兄弟之后接过了高家班的重担,并为舟山锣鼓的创新和发展辛劳一生。
老先生将他风风雨雨的锣鼓生涯向队员们娓娓道来。据高老先生讲述,高家几代人都致力于舟山锣鼓的传承,他的父亲在研究驱除倭寇的海上锣鼓后,借其浩大的声势逐渐发展为舟山锣鼓。高家父子再从中吸取前人经验并通过自身实践,将舟山锣鼓用于红白喜事和渔民出海祭海。由于专门演奏锣鼓,高家班已然成为舟山锣鼓的代名词。
之后,老先生展开手中的图册向队员们展示了舟山锣鼓所含种类和各项乐器,据析,现在的舟山锣鼓在传统锣鼓的基础上加入了丝竹乐器,各代高家人对锣鼓的钻研和创新,使如今所见的舟山锣鼓表达更加细腻,声势宏大。兴起之处,老先生哼着锣鼓的小调,双手敲击着茶几打出节奏,仅仅如此,队员们却还能感受到舟山锣鼓充满节奏的敲击。山的巍峨,海的壮阔,石的逶迤,沙的细腻,无不体现在短短的敲击中。
传承才能发展,推陈才能出新
由于舟山锣鼓具有浓郁的舟山海岛风情,刚柔并济的音韵特色,也为响应发展海洋文化的号召,舟山锣鼓的前景一片光明。值得欣喜的是,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不仅将各个小学作为教育基地,重点培养舟山锣鼓传承人,也开办了舟山锣鼓工作室扩大了舟山锣鼓的影响,舟山锣鼓代表团在全国范围和国外音乐厅的演奏,使充满淳朴的海岛风情,浩瀚的海洋文化的舟山锣鼓广泛传播开来。
对舟山人民来讲,舟山锣鼓能享誉国内外,使其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对国家来讲,舟山锣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不仅能够发展本国文化还能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使中华传统文化常驻世界文化之林。
“其实不只是我,每一代高家人都对舟山锣鼓有很大的贡献,我们在锣鼓创新上都钻研了很久。”高老先生如是说。
对于舟山锣鼓的传承,高老先生有独特的见解,他对队员们说,传承传统技艺,首先要在原汁原昧的继承基础下再加以创新发展。舟山锣鼓由原先的两个鼓发展为如今的五音排鼓,在乐谱和敲击技艺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创新,这是相当艰难的发展过程。
舟山锣鼓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离不开每代高家人不断吸取经验,与时俱进。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生生不息的源头,墨守成规、顽固不化终将被时代所抛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批判的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也是传承人及青少年不懈追求的目标。不能拘泥于前辈们的技巧,而要从中加入时代的特征,使中国的传统技艺也能推陈出新。
老先生担忧的是社会纷扰繁杂,学习锣鼓需要静心钻研,坚持下去的人很少,但是高老先生依然希望舟山锣鼓的学习热潮能够持续下去,将舟山锣鼓发扬光大。老先生年过古稀,仍旧行走于舟山锣鼓的教学传授之路,这种精神着实令人值得敬佩。
舟山锣鼓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为民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因此它需要广大热爱民间音乐的人士传承创新,民间艺术只有扎根于人民的生活才能展现出源源不断的魅力。
(摄影 吴义斌)
通讯员:袁菡潞 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