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沿江而上》片头出现了孔子的这句话,用意何为?
“中国真的是繁荣富强了,不繁荣富强,怎么能把这江水都给拦截了。”胡老汉讲这句话的时候面对着镜头微笑、羞赧。也许这就呼应了片头这句“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然而也许并非民之困而不学,只不过是怒却不敢言,欲言而不知何处可言而已。
我在看完《沿江而上》之前从来没有关心过三峡大坝工程背后的故事,我只知道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也许这样一座浩大的工程会和都江堰一样福荫万民、遗泽千载,在灿烂的华夏文明历史里闪耀奇光。
似乎人们都这么被告诉的。为了大坝而移居的人们一定会被语重心长的教育说“你们啊,要舍小家为大家”。现在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天大的荒谬,连小家都没有了,还顾什么大家?
你无法想象我坐在一个发达国家的图书馆里,出门右拐就是富人区的国家里,当同学们提起中国时仍然怀着不解或是嘲弄的态度的时候,看一部有关与自己国家的真实纪录片时,看到人们生活在如此凹糟的环境里,如此没有尊严的活的时,那种被矛盾和难过所装满的心情。
肤浅如我,我没有办法深刻地剖析如此大规模的移民将引发怎样激烈的社会问题,是否这那里将会成为中国最不稳定的区域;无知如我,我不知道这一座浩大的工程是否会对下游的生态和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天真如我,我认为政府肯定是以“为生民立命”为天职的;浪漫如我,既然水殿龙舟事本都可以共禹论功,何愁这伟大社会主义社会下的光荣工程不会成为为万世而开太平的丰功伟业!
是,我没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智慧的头脑,我只想关心村里的胡老汉和那在命运里流浪的村里的小芳。
此时此刻,对于我,已经难以再想象一家五口人生活在临时草棚里的生活;也无法想象因家里太穷供不起我,十六岁便辍学只身一人前往城里打工的境遇。我的父亲也不需要拖着如柴的痩骨佝偻着脊背在背起工地里沉重的时候。然而,这虽不是我的生活却并不代表这是不存在的生活啊!有多少人的梦想还没开花呢,就已零落成泥;也有多少人一辈子都生活在一片盐碱地中,甚至连泥土的芳香都未曾闻到过。
当胡老汉望着江水淹没了土地和房屋的时候,也许想的是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吧?他不会去责问政府,为什么发到手的补贴只能勉强支撑一家五口的糊口。生活大半辈子连安居的一墙一瓦都没有了,也就认了吧。他从来不知道还存在本应由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他的权利,更遑论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他也从来不知道政府所谓的那些强制性条例违反了法律位阶的规定因而本应无效。他连字都不识一个,他能指望什么呢?他能听,却连广播、电视都没有一台,他能指望什么呢?他能看,能看到江水的上升,能看到土地被淹没,而这除了徒增绝望和悲伤以外,又能指望些什么呢?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农民?一夜之间,本来土地上的所有权变成了使用权,他们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一纸法律出台本来说好的属于他们的土地现在他们只有使用的权利;一觉醒来,本来虽不豪华但遮风挡雨使人心安的屋子外面被划上了大大的“拆”字。一代直声梁漱溟到最后不也发出了“你欺骗了农民”的喟叹!
小芳呢?中国农村又有多少个这样命运的小芳,也许她们都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然而那又如何呢?或是因为家里真正贫穷,或者是因为父亲的顽固和封建,她们在十六七岁就被迫停止了学业。在那花季年华里,她们日渐美丽的身体本应沐浴在校园朗朗的读书声中,本应奔跑在干净的操场跑道上,本应骄傲地走过男生爱慕的欣赏的眼光。而这些小芳们,在这样的年级里,穿上了统一的制服对每一个客人重复一句“欢迎光临”,或带上袖套任双手满是油污。
是不是大我总是要以小我的牺牲来完成。我不相信。一个连小我都无法得到保障的社会,即便完成了大我又有何幸福感可言。对于这个国家,人们已经等待的太久了,久到连信心都被消磨殆尽。当一国的国民出现怠默无望的表情的时候,才是最可怕的。清末的国民表情不正是这样么。
我和一心在NUS的课堂上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提到中国的某些问题有时会哄堂大笑,有时会一片哗然,我们会难过半天,然后凑在一块儿一起排解心中的不愉快。
这片大地上有太多的不公平,有太多贫苦人民的眼泪和汗水,正因为这样才会带着如此这般的心情去责备、去呐喊。总有一天,人们会理解这一句: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队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然而,我们更期盼有一天人们想起这片土地的时候不再是含着泪水,而满是骄傲和自豪。我觉得这是一个国家能给她的国民的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