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人看来,我们陕西人,尤其是乡下人,不会说普通话,粗声粗气,就是老土,大老粗一个。我却深不以为然。我认为,我们陕西人秉承了祖先秦人的豪爽,真诚,正直和大气。
我们陕西人乡下人待人实在,心直口快,没有曲曲弯弯,花花肠子,也没有一点俗套和虚架式。这从平时见了面,彼此之间打招呼的热乎劲看得出来。
我们陕西人外部看着好像是土的掉渣的野蛮人,其实我们是很有礼貌的。每天见面都要亲切地打招呼,嘘寒问暖。不象有的外地人见了面,他们之间的问候,就好像是提前打好了草稿,生搬硬套,内容空洞,毫无感情。有人明明在韦曲正闲着,电话里欺骗对方,说自己正在广州,上海,很忙。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
,如果恰好赶上饭点前后,我们陕西的乡下人,见了面打招呼的头句话一定会是"吃了吗?"如果关系近点,还会更进一步地问:"咥的啥?"
"吃了吗?"这句话,在我们乡下人使用频率最高,但是,这些礼节性的礼貌用语也会因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情之所至,发于肺腑。
如果你在外工作,或者是打工回家乡了,乡亲们老远望见了你,就会丢下手中的活,来到你跟前,先打一声招呼,"回来了"。接着,从上到下,仔细打量你一番,说你长高了,说你却瘦了,说你有出息了。
到了收获的季节,人们之间互相问候的话头自然就是:今年庄稼收成咋样。
春节是农村最隆重的节日,无论整年在外打工,还是端公家饭碗的在外工作人员,都会适时地赶回家来,与亲人团圆,共度春节。和乡党见了面,递烟寒喧,互道新年祝福:
"春节好!"
"春节好!"
要是村里有人病了,乡亲们都是古道热肠,主动登门探视,慰问。"好点了吧?","好好养着"这哪里是应酬的问候?这明明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这里有个小故事:说是有两个妇女,都很有礼貌,但又比较呆板,不分场合,不知变通而闹出的笑话:有一天,一个妇女刚喂过猪,提着猪食桶往回走,恰巧碰到另一个妇人刚好从侧所出来,正在系裤子。两女人平曰就很客气,见了面必定要打招呼了。这次也不例外:
"吃了没?"
"刚吃过。你呢?
"我也刚刚吃过。"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接着就是一阵轰然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