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切思维、行为都在其有限的认知范围内✨,而认知范围则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你观过多广的世界,就会形成多大的认知范围。
人一生都生活在有限时间和有限空间内。你没有机会一点一点慢慢的去认识完整的世界,更不可能只身踏遍世界每块土地,历经世间万事、阅尽人间万物。因此,你对世界的认识绝大部分并不是来自于你的亲身经历。
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来自于两部分:一是他人的间接经验;二是自身的直接经历。
他人的间接经验占据99%以上的分量。没有他人的经验,你不会读书写字,因为字是前人造的;不会用语言交流;不知道钱是什么;看到山川河流,你也不知道它们分别叫做“山”、“川”,“河”,“流”;你不会拥有手机📱、电脑💻;甚至你都不会知道你属于“人”这一物种。
自身的经历在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占很小的一部分,每个人出生后,其成长过程中遇见的人、经过的事、呆过的地方、看过的景物……这些都会融入自身的世界观。
他人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是间接经验,而于他人来讲则是他们的直接经历。最终世界观的形成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历这两部分相互融合的结果。决定吸收哪些、吸收多少他人的间接经验,才是造成人与人之间世界观巨大差异的根本。比如,两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看到过同样一座山,其中一个人通过他人的间接经验了解到这座山的山体形成原因、有什么历史典故、有哪些奇观异景等等;而另外一人却只会道:听隔壁村老人说这就是一座破山头,没什么好看的。显而易见,两人对于这座山的观点产生了本质的差别,而无数个这种针对不同事物的观点即组成了一个人的世界观。
因此,不论是想要改变世界观,还是想扩大自己的世界观,都需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去虚心吸收他人的间接经验。去试着跟不同层次的人沟通交谈,闲下来时候听一些视频、音频公开课;你也可以去看看世界,但别只顾着拍照,跟当地人交流交流,看看在他们眼中脚下这块地方是怎样的;最重要的,空的时候别忘了读读书,这是最高效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吸收他人经验的方法。
此外,世界观是向下兼容的,但并不能向上兼容。假如有人拥有的世界观非常广博,你的世界观包含在人家的范围之内,那么他能理解你所有的思维和行为,但你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思想。电影《教父》里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情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他能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因为这本就在他的认知范围内,包含于他的世界观内。而那些人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情的本质,则是由于这件事一直就在他的认知范围之外,他的世界观从来就没有触达过这里。
最后,我们知道知识、经验就是信息,而香农的《信息论》又将信息和能量统一起来,也就意味着信息也是能量。那么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其实就是在吸收前人释放在宇宙间的能量。待我们学有所成,要懂得传播分享给后来者或者用它们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对宇宙的一种“回馈”。相反,倘若敝帚自珍,不愿意传播分享,也不用来创造价值,那你也无法获得更高深、更广播的知识。因为个体对能量的容纳是有限的,新陈代谢才能延续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