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刘润老师《5分钟商学院》的第五天,一切关于商业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那么本周只会专注于一个主题:消费心理学。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最后一个概念是:价格锚点。
价格锚点是在1992年,有个叫托奥斯基的人提出的,他认为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并不确定的时候,会采取两种非常重要的原则,来判断这个产品的价格是否合适。第一个原则,避免极端;第二个原则,权衡对比。
也许你在逛电器卖场的时候,你经常会发现,同一个品牌,同一种电器,竟然有几款或者上10款的选择,然后功能上差距也不是太大。你可能会想,商家是不是有问题呀,做这么多不同款式的产品,难道不用成本的吗?其实,可能真正不明白其中原因的反而是你。商家这样做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拉几个垫背的,把其中的主要1-2款卖得更好。
在面对大量的商品时,消费者是很难找到一个所谓的“合理价格”的,因为合理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感知决定的。
如果你住过五星级酒店,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酒店一般都提供两种互联网的付费方案,一种是80元一小时,另一种是100元一整天。看到以上两种方案,你也许会想,一个小时后就要80元,那2个小时就是160元,比一天才100元还贵了60元,那当然选择1天100元划算。然后你坚定选择购买了1天100元的方案,然后心里面可能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可是就是说不出来。其实,这80元的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让你觉得那100元非常划算。80元,就是所谓的“价格锚点”。
那么,我如何在商业世界中利用好“价格锚点”呢?
第一个原则,避免极端。这个原则其实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你的商品至少有三种选择:最低版本功能有限的,但是价格最便宜;最高版本各方面都很极致,但是价格非常贵;这两种选择之外,还有一种中间选择。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中间的这个版本。
第二个原则,权衡对比。当消费者无法判断一个商品时贵还是便宜时,他就会找一些自认为同类或者差不多的商品来做对比。比如有一款体检产品的价格是600元,商家可以采用这样的广告词:您愿意每年花6000元的价格来保养汽车,为什么不愿意花600元来保养自己呢?很多时候,商家并不需要宣传商品本身的性能,只需要找一个价值感、性价比不如该商品的东西来做对比,该商品的优势立刻就能突显出来。
今天说的都是比较直观的价格锚点的运用,就好像第二天说的“比例偏见”,也有隐性的价格锚点的运用。商业世界有万千组合拳,灵活有效运用才是王道。本周的消费心理学到此结束,下周要开始讲行为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