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
“怒马”是虎嗅旗下,面向互联网创业与从业者的知识分享平台,内容涉及产品、运营、技术、设计等。
样本版本
Android V4.2.1
分析时间
2016.10
1.产品定位
面向互联网行业的知识付费分享平台
优势:
1.让平台上的内容更为聚焦,有助于优质内容的产生;
2.避开与竞品的正面竞争,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定位;
3.互联网人群是知识付费平台的种子用户。
劣势:市场规模有限
思考:
可能的发展路径:
1.在现有的细分领域探索出成熟的产品模式,逐渐向其他领域复制扩张,形成泛领域的知识分享平台。
2.继续聚焦于互联网领域,将互联网领域的知识服务不断升级深化,提升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2.目标用户
互联网从业人员(普通从业者、高级从业者)
优势:用户属性与虎嗅的用户属性一致,原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劣势:用户规模有限
3.用户需求
普通从业者:获取行业内知识、经验,提升专业技能。
需求频度较高,强度较大。
高级从业者:分享行业知识和经验,体现个人价值。
需求频度不高,强度一般。
思考:由于两类用户在需求特性方面的差异,平台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提供分享的工具或渠道,更重要的是如何为普通从业者提供迫切需要的、有价值的知识。从这个角度讲,普通从业者才是平台真正的用户,高级从业者是平台的合作伙伴。
4.用户价值
为普通用户提供互联网行业的知识、经验、技能。
思考:用户获取此类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用户为什么要到这个平台来获取,为什么要为这些知识付费,决定了产品的卖点和核心价值。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所获取的知识具有稀缺性。
2.所获取的知识是按个性化需求定制的。
3.所获取的知识质量比其他途径高。
4.所获取知识的成本比其他途径低。
5.产品卖点
目前产品在内容质量和成本上具有一些优势
思考:在平台内容方面,目前的讲师均为业内较为成功的人士,包含公司创始人、CEO、总监、专家等。质量上具有一定的保证。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成功的从业者未必是优秀的分享者。平台为用户提供的价值是知识分享的整个过程,不仅仅是分享者头上的光环。因此,平台需要在讲师选拔方面下一些功夫,主动培养一批优秀的讲师,形成口碑和扩散效应。
“线上聊”价格方面有一些促销优惠措施,但在整体上与竞品相比优势不明显。
个性化定制方面在目前的版本中相对比较弱化处理。可能是出于突出核心功能“线上聊”的目的。
在知识稀缺性方面稍显不足,可以邀请一些重量级人物,行业热点的当事人等,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
6.产品模式
目前的核心功能“线上聊”采用的是线上授课,平台与讲师按比例分成的模式。直接对标的竞品是知乎Live。从用户协议上可以看出,产品此前采用的是线下授课、咨询的模式。
目前线下的模式在产品中被弱化处理。
思考:目前在知识变现领域的几种主要模式:
“在行”:偏重于线下一对一咨询。适用于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优势:针对性强,有深度的交流。
弊端:模式较重,服务质量不易保证,300元左右的价格对交易双方都比较尴尬。
“知乎Live”:采用线上讲座的方式。适用于比较标准化的知识
优势:线上运作模式较轻,用户成本较低
弊端:讲师与听众的互动受到一定限制。
“得到”:将碎片化知识包装成商品,以零售或批发的方式贩卖。适用于获取碎片化的知识或资讯。
优势:模式简单,可专注于内容生产,用户成本极低
弊端:碎片化方式获取的知识深度有限
“分答”:以一分钟语音回答的形式分享知识,提问者可获得收益。适用于简单知识与经验的分享。
优势:模式简单,提问者有动力,旁听者无压力。
弊端:时间过短,不足以承载有价值的知识。
怒马 目前的核心功能“线上聊”采用的是类似知乎Live模式,但将行业领域聚焦于互联网行业。从该模式的特点看,此模式还是比较适用于满足目标用户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及经验的需求的。实际产品运行的情况也验证了这一点,某些课程吸引了大量的报名者。但是根据目前平台实际业务估算:单场平均收入(预估约3K),月平均场次(16次),目前平台的收入还不足以Cover成本。
平台实现盈利有赖于课程数量的提高,听课人数的提升,和客单价的提升。课程数量受限于课程质量管控,短期内不宜过度提升,听课人数也应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否则会影响互动体验。客单价在目前品牌效应尚未确立的阶段,也不适宜大幅提升,但是对部分明星导师和课程可以做一些调整。平台在目前阶段的主要任务还在于针对用户关注的、迫切需要的知识制作明星课程,筛选选拔优秀讲师推出明星讲师,让用户切实体会到高质量低成本的知识服务,在用户间形成口碑和品牌认知。从而为后续课程数量、客单价的提升打下基础。
7.产品形态
风格:极简、便捷、有深度。与目标人群以及产品本身的定位相符。
极简:导航栏只有三项,没有标签栏。主要操作均可在两级页面内完成。
便捷:操作按钮尽量置于页面底部,方便快捷操作。
有深度:主色调采用黑白搭配,彰显产品及内容的深度。
结构:结合用户场景,将用户常用的操作置于一级页面,将频次较低的操作置于较深一级的页面。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界面整洁。
思考:
1.线下见的模式被弱化,课程数量少,同时讲师作为平台价值的真正生产者,地位没有得到充分表达和突出。可以将线上线下课程统一为课程模块,在导航中加入讲师模块,突出对讲师的介绍和推荐。可
以对讲师进行评级,在讲师页增加用户与讲师的互动,比如题目的投票筛选等。优秀的讲师会吸引更多感兴趣的用户。
2.线上课与线下课的课程详情结构在页面展示上不统一。可能是产品改版过程中的遗留问题。
3.可以考虑增加付费问答的模块,以弥补人数较多时,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加用户粘性。
界面交互:简洁整齐,操作顺手,方便快捷。
思考:
1. Banner轮播的速度过快,对用户视觉造成干扰。
当前产品中Banner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可以通过对列表的排序、置顶实现同样的效果。
2.课程列表项
#结束课程与可报名课程应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时间描述上应符合用户心理模型,比如X天后
#显示价格随人数的阶梯波动,催促用户报名
#讲师介绍标签的不规则性,对界面影响较大,可替换为对课程价值的介绍。
3.“我的”悬浮按钮
#图形太过抽象,识别度不高。
#并非高频操作,悬浮右下角影响界面整洁,且容易误触,可移至页面右上角。
#报名键与关闭、转发、收藏等按键在视觉上不平衡,且左边三个按键稍显拥挤,易发生误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