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企业中除了正常的官方组织之外,往往从在着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很多企业对非正式群体采用打压的方式,主要是怕员工形成拉帮结派,最终损害公司氛围和利益。从笔者多年的咨询经验来看,如果能巧妙的利用好非正式组织,反而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为企业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案例一:圈子外人员被排挤
上课的时候某位企业家提出这样一个案例:他的工厂车间有一个大概10人的小团队,团队的奖金是这样分配的:只有所有人签完字后奖金才能分配,如果有一个人不签字,则奖金一直挂在公司,不做分配。最后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原来这个小组里面存在非正式的小团队,形成了6-7个人的以团队主管为首的小团队,另外3,4个人则被排挤在圈子之外。在发奖金的时候,团队主管给自己圈子的几个人分配比例普遍高一点,而圈子之外的几个人则普遍都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圈子外面的人肯定有情绪,就拒不签字,团队主管没办法,只好调整了奖金发放比例,调整到圈子外的员工满意签字后,奖金才发下去了。
奖金是发完了,故事却还没有完。发生这件事后,团队主管就开始有意无意的给圈子外的几个人穿小鞋,最后,圈子外的这几个人只好离职。
那,这个事谁对谁错呢?针对这种事,公司是否需要干预呢?
如果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企业确实要进干预,以确保圈子外的员工受到公平的待遇。可是大家想想,如果公司进行干预,那么结果就是圈子外的这几个得以接续保留在这个团队,但是始终处于两个小团队斗争敌对的状态,最终损害的是谁的利益呢?公司的利益。
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不管,让不能融入团队的这些圈外人事离开。当然,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讲,只要你这个团队能达到公司规定的业绩和利润,离开的空缺会由新人逐渐补充进来,团队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这时候的团队,往往会比以前和谐。对公司来讲,团队和谐了,绩效也就提升了,何乐而不为呢?
之前再做一家餐饮企业的时候,和一个店长访谈,发现这家门店的离职率很低,并且门员工的协作,配合和服务等表现均非常优秀。问及原因时,店长无意中的一句话让我大受启发:我招进来的都是符合我价值观的,不符合的根本进不来。
其实人员符合不符合,店长在招聘的时候就已经决策了,这个店长的能力确实还是让人值得佩服。当然,这里面也要注意,一旦这个店长离开了,如果下属来接这个店的话,门店的价值观和文化可以继续。假如公司要外调店长过来管理的话,反而可能存在不适应的状态,这时候就存在两种可能:1、店长适应门店 2、门店适应店长风格。从实践来看,往往后者反而是常态。在第二种情况下,其实存在能耗。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周天子朝臣,新的店长上来,必然面临新一轮的洗牌,最终损害的还是公司的利益。
从这个方面来看,加入一个公司密集的更换管理层,一定也会形成这种下属大换血的情况,最终损害了公司的利益,所以这点要注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