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落差。好消息是新写的短篇《捕鼠黑猫》五次投稿均被通过,分别是首页、短篇小说、世间事、万物生灵和萌宠,坏消息是阅读量创了自己短篇的新低,连第一篇的习作都没超过。
还能说什么呢?真的是非常感谢各位专题编辑给予的鼓励,尤其是首页的编辑。上首页是我最后一个心愿,谁还没点虚荣心呢,所以特意研究了一番才写下这个短篇。只是我想到了开头,却没想到结尾,真的是没想到会在后半夜1点被通过,我只能说编辑大人,工作辛苦了,容我先去哭一会……
玩笑归玩笑,文章写成这副德行总得找点教训。不然对不起故事的主角——那只黑猫啊!
明明它在我的脑海里如此鲜活和感人,为什么却没人喜欢呢?
我的朋友“彬锋王座”说我写了一个养猫的故事,不太像小说。这句话提醒了我,然后我仔细的审视了一下以前的作品,原来我竟然一直写的都是故事,而不是小说。
这里想对短篇小说专题的编辑诚恳的认个错,真的是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宽容。那么到底小说和故事的区别是什么呢?
搜索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答案,本着不学理论学本质的习惯。经过仔细对比,小说和故事的区别无他,人事不同而已。写人的是小说,写事的是故事。
举个例子,《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从小我们都知道。那么我们现在回想,留在你脑子里的会是芝麻开门的咒语,会是满山洞的宝藏,但你绝对想不起阿里巴巴的形象,或者是哪个强盗的形象。这就是故事,它留给你的印象是事不是人。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去推动,最后你也只是记住了这些情节。
再说小说。拿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来说,情节不可谓不奇幻,有时跟神话似的,一会整出来个X生物神雕,一会来个悬崖下百丈深潭,但最后你记住的一定是叛逆机智、深情专一的杨过,而不是他干过的那些事情。这就是小说,它通过人物身上具有的性格去不断跟环境斗争,最后让你回味的是人不是事。
那么如果打算写小说,那所有的工作就要围绕一件事开展——塑造人物形象。具体的手段就是通过场景、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会碰到什么事,完全是他的性格而决定,或者说是为了展现他的性格而决定。他是个勇敢的人就要让他面对敌人大喊“向我开炮”,他是个猥琐的人就要让他没事去公交车搞个性骚扰。
由此说回我的短篇《捕鼠黑猫》。之所以猫咪的形象不深刻,是因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视角问题。回看刚才说的塑造人物手段可以用场景、心理活动、语言、动作四种,那么写一只猫的事,或者是写动物的事情,语言肯定是用不上了,让动物开口那只能是在童话里。如果再用一种旁观讲述者的视角,那么又减少了一种手段,就是心理活动。现在只剩下场景和动作可以利用,角色的形象想丰满就太难了。
如果我把它换成动物视角,然后来段宁可在外边挨饿抓老鼠,也不在家里不自由的吃鱼这样的心理活动,这就有了追求自由和追求自我的主题,那么角色形象一定会增色不少。
所以,如果是想刻画一个丰满的动物形象,铁律就是首选动物视角,即把动物拟人化,从动物的角度讲述,而不是从主人的角度讲述。
只有在读者明确知道在一个特定场景下,角色是怎么想的,进而是怎么做的,才能准确地把自己代入进去,不然即便是情节再奇遇,也注定是一个好刺激的故事,没法完成感情的投射。
小说和故事的区别有很多,但只要分清楚了写人还是写事,写出来的文章便大约会八九不离十。混在一起,既拖慢了故事的节奏,又缺乏动人的角色,多半不会成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立刻把《捕鼠黑猫》删除了约四分之一的描写,虽然底子有点拧巴,小修改无济于事,但现在看起来节奏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