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总会羡慕那些兴趣广泛、爱好多样的人。如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等优秀的人,他们都近乎全才,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等涉猎繁多。
那么,是什么让优秀的人与我们普通人之间的不同越发明显,差距越来越大?
答案是:兴趣爱好。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信你也曾寻找过、爱上过、坚持过……为什么直到今天,你还没有培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想学英语,背了两天单词,看了几部美剧,最终无疾而终。
想煅练身体,办了一张健身卡,去了几次,再无音讯。
想培养阅读,买了一堆书,没看几页就丢弃一角,任灰尘肆虐。
它们变成了你生命中昙花一现的经历,并没有跟你走到最后。留下的就只有一堆没翻过的书、一张健身卡和一套运动套装而已。
甚至,还有人在屡次尝试后发现没有什么感觉,就认为自己天生就没有什么兴趣,直接关闭兴趣之门——“我天生没有xx细胞”!
为什么有人的兴趣可以持续一生,而有的人却只有三分钟热度?兴趣到底是像身高一样,是由基因决定,还是像赌博一样,人人有份,仅需运气?
-2-
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比如,一个人对音乐很着迷,一谈起音乐就滔滔不绝,对音乐类节目极其迷恋,可以省吃省喝在家里购置、改装一套价格不菲的音响设备,这就是属于他的一种兴趣。
兴趣是基于一种精神的需要。
当我们认为一件事情有趣,就会想办法了解,然后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进而又会激发我们深入了解的兴趣,如此反复,最终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兴趣养成取决于体验过程的好坏。
当我们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体验过程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我们产生兴趣的多少。也就是说,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如果在初期可以很顺利地达到入门水平并体会到一定的成就感,你就会对它感兴趣,反之则反。
所以,理论上说,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可以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
-3-
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见,激发一个人学习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兴趣是最好陪伴。
每个人成长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会有着不同的烦恼。在这些人生的低谷,是什么可以很好地滋养和调整一个人的心态?这个时候,兴趣是一个人不离不弃的最好陪伴,这也是兴趣难为可贵的价值。
可见,兴趣还具有“雪中送炭”的作用,它让你在意志低沉时可以有独乐乐的一个小天地。
兴趣是塑造大脑的良方。
大脑“用进废退”,长期从事枯燥无聊的工作,大脑就会因为缺乏刺激和挑战,而在大大增加退化的概率。而兴趣则会产生正面的反馈,当大脑得到正面反馈的时候,杏仁核就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物质,进而刺激大脑,产生快乐的感觉,这将利于大脑的发育,进一步提升大脑的认知能力。
可见,当你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你会在学习其他技能上,学习新事物上,就比没有兴趣爱好的人拥有更好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你能更自如地面对一开始的笨拙,因为你已经体验过一次以上的从笨拙到熟练的过程。
同时,兴趣还可以让你更具自信心,让你拥有更多的机会,让你增添更多的乐趣,还有让你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4-
当然,不是所有的兴趣爱好都能让你成为比别人更优秀的人。
那么,怎样区分什么是正确的兴趣爱好呢?
兴趣因人而异,有人喜欢养花种草、有人喜欢弹琴、有人喜欢跳舞......在任何一项兴趣中,因兴趣而产生的专注,甚至形成所谓的“心流”,才可能是主动的,才可能是对训练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有帮助的。
很多人喜欢做的事,大多数都属于被动的专注,比如读小说、看电影、玩游戏等等,这种专注其实来自于外部的控制。
因为小说、电影、游戏的设计者,他们是“掠夺他人注意力的专家”,他们利用人类心理学知识,知道如何设计才能让人兴奋,让人上瘾,让人离不开,甚至不惜动用一切科学研究成果去把控自己的“猎物”。
读了一本小说,但并没有引发深入的思考;玩了一个游戏,结果永远都是被设计者牵着鼻子走。这些都明显不符合我们锻练大脑认知能力的准则。
因此,一种兴趣是否具有价值,其实并不取决于兴趣本身,而在于你是否“主动地专注”。
-5-
没有属于自己正确的兴趣爱好,怎么办?
答案是:培养啊!
可以基于自身需求爱好出发,做自己感兴趣并喜欢去做的事,把正确的需求和爱好进一步培养成为自己的兴趣。比如:骑行、登山、手绘……
其实,很少有人能够单纯凭借兴趣,就把某件事情坚持到底的。即使有些人成功的培养了一个兴趣或特长,在最初阶段也并不那么顺利。
比如球星姚明在上海宋庆龄讲坛上分享过自己的成长经历:
当初是因为父母希望他获得高考加分才进入体校,但在前九年他并不喜欢打篮球,每一次的训练都是“随波逐流”。直到最后他才发现这项运动的乐趣。
“过去篮球和我是分开的、两个完全独立的物体,当兴趣爱好使我们结合起来以后,篮球成为我的一部分,或者说我成为了篮球场上的一部分,篮球场上每一次鞋子摩擦地板的声音、篮球撞击篮筐的声音,或者投进的声音,在场上奔跑、听到风从耳边划过的声音,都成为一种享受。”
从姚明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兴趣不是瞬间的迸发,而是需要时间来打磨的。这里有几个方法供你参考:
一是大胆尝试。
如果连某件事的存在都不知道的话,又何来兴趣可言呢?我们很容易由于不了解而将某件事归类为无趣,因此,假如一件事可做可不做,那么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就一定要做。经过尝试之后,虽然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一定会发生什么。
只有当我们认为一件事情有趣,就会想办法了解,然后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进而又激发我们深入了解的兴趣,如此反复。
二是寻找反馈。
人类大脑的边缘有一个部分叫作“杏仁核”,它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最重要的是当我们得到正面反馈的时候,杏仁核就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物质,进而刺激大脑,产生快乐的感觉,就会兴奋。
一个人在短期内很难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在缺少正面反馈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感受到学习的收获,也就无法刺激杏仁核,感受不到兴趣带来的兴奋感。因此,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兴趣爱好群体,让自己在群体的氛围中获得正面反馈。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找自己兴趣爱好方面的导师,让他给你正面反馈以及足够的鼓励,这样可以让你走得更远。
三是接受学习过程的笨拙。
实际上大多数人能够长期保留着自己的兴趣,基本上是因为这个正循环被启动了:
有兴趣——刻意练习——做的更好——更有兴趣——继续刻意练习。
“兴趣”和“练习”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兴趣,你可能不会坚持去做长期而又枯燥的练习;没有练习,原来的兴趣也会因为没有持续的正面反馈而很快枯竭。
兴趣在做的更好之前,每个人在开始的时候都会显得笨拙。然而,笨拙是一个人学习一项技能的必经过程,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马上开始这个过程,接受一开始的笨拙,从而尽快度过这个过程,进入兴趣的熟练阶段。
四是赋予重大意义。
大多数人没有形成兴趣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循环是:
有兴趣——做一下——没有正面反馈——无法逾越——没兴趣——放弃
这就是大多人培养不出属于自己兴趣的原因。
如果自己的兴趣找不到外部的正面反馈途径,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开始之前,想尽办法给这个兴趣爱好赋予重大的意义,让兴趣产生的结果具有足够大的意义,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正面反馈,让你能进入兴趣养成的正循环。
“一个兴趣爱好,就是你本人的气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趁现在,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去培养自己的兴趣,愿你成为他人眼中羡慕的对象。
我写作,不为是与非,只为所以然,任光阴流逝,而我心安。—— 风沙物语